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大国领导人的气魄与担当
十一点钟的黄河
月亮地
黄土高原观“云海”
西藏的慢生活
父亲的美食人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亮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月光清亮的夜晚,村子里的人将洒满月光的地方称作月亮地,很乡村,也很好听。月亮地,多么清亮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月亮地,包裹乡村,铺开原野,也滋生出我们清清亮亮的乡愁。

  月亮地是属于乡村的。乡村的表述沾着咸腥的土气,总是和他们最熟悉的土地有关,譬如月亮地。我喜欢最简单纯朴的理解方式:月亮种在地里,是种满一地的乡村诗意;地里长满月光,也是乡村诗意的绵密生长,这样的解读,似乎更符合乡村的逻辑,如一脉诗经的草木本性,如一种深植乡村的植物根性。

  月亮地是从属于乡村的。村子里、田野上,月光能照到的地方,都被他们叫作月亮地。月亮地是一片清光中的现世乡村,是乡村现世的安静和寄存诗意的富足。月光仿佛也更愿意亲近村庄和村民,那种亲近是无隔无碍的亲,是不疏不离的近。村民和月光的亲昵,也是真诚的。这种真诚,不论是对满月的清辉,还是对弦月的清亮,都是由衷而生的。农忙时,他们在月亮地里继续白日的忙碌。月光清亮的田野里,依然散落着那些迟归,或是晚饭后又回到田野的农人,他们在月亮的银光里,做一些简单的农活。闲时,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场院里,闲闲地聊,聊的是桑高麻低,家长里短,不存心机,毫无芥蒂。彼时,月亮地里是热闹的。

  月亮地里,月亮堂堂。小时候的月亮地里,是一片月光的明亮,也是一段快乐的游戏时光。

  晚饭时,奶奶说,今天月亮堂堂的,你不到月亮地里去玩吗?奶奶的话就像一道圣旨,我匆匆扒完饭,丢下饭碗就往门外跑,和伙伴们一疯就是大半夜。

  妈妈说,今天月亮堂堂的,月亮地里能多干会儿活。这话是对正在吃晚饭的父亲和她自己说的,晚饭后,他们带着农具出了门。听了这话,看到月光上已经出门的父母的背影,我就有点丧气,也就没有了玩的心情。父母忙于生计,我怎么好意思跑出去玩呢?眼馋时,至多是蹲在门前,拿眼睛看一地清亮的月光,看别人在月亮地里疯跑,感到憋屈时,就抬脚踹一下趴在身边的小狗,将心中的委屈和不满发泄出来。彼时,小小的失落情绪如一颗种子,在大片的月光中蔓延,绵软却透彻得一眼可以看清,也像那一地的月光,斑驳细碎,明暗不定,有找不出原因的不愉快。

  月亮地里,是满满的属于乡村的快乐,想起那样的夜晚,仿佛心的角角落落里就被彼时清清的月光照得亮堂堂的,无尘垢,无挂碍,顿时清亮透明。

  喜欢月亮堂堂的那片清光和清光下的人世清福。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就是清亮月光中透明的人,月亮地里的幸福也像那一地清辉,简单透明,如潮水,漫过原野、河谷、山冈和村庄,向我涌来,在不掺纤尘的清澈里,此刻的幸福如月亮地里的一泻清光。□章铜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