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投资240万元新建的行政服务中心于6月30日正式揭牌运营,新建的4个乡镇(街道)一级便民服务中心将于7月底全部建成投运,村级便民服务站正在高标准升级改造;
全区推行的网格化管理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网格管理员全部到位,各乡镇(街道)司法所实现一所3人;
在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方面,示范区加强对“四议两公开”、“三资”代理、村务公开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农村干部违反党纪政纪、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
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影响着每一位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活。
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努力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以区、乡、村三级服务为平台,努力形成一个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务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努力形成一个依法有序的矛盾调解化解机制;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重点,努力形成一个严格持久的党风政风监督管理机制。今年年初以来,以班子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载体建设、环境建设为依托的示范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了,基层决策更民主了,矛盾化解更及时了,干部干事更规矩了,基层治理的抓手也更多了。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再好的制度如果落实不力,就可能仅仅只是“走在路上”“停在纸上”,而无法真正“落在身上”。示范区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落实过程中,不仅借助督导层层传导压力,更把群众的监督引入制度落实当中,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倒逼机制。
示范区要求各部门公布权力清单,明晰审批事项,让群众明白部门权力权限。各部门定期走访企业和项目单位,发放各类服务的办理时限、办理流程、责任单位、联系方式等。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印制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的小册子,发到各个行政村(社区),上面各类服务应有尽有;每个乡村联系干部发放便民服务明白卡。目前,便民服务公开项目覆盖了该区各企业、项目单位和各村的重点人群、主要街道。
借助公开的力量,群众对各项办事流程摸得“门清路熟”,也让基层干部增加了不敢懈怠的压力。一名基层干部不无感慨地说:“过去很多时候,事情该咋办全靠干部一张嘴。现在,许多群众通常是直接拿着政策依据找上门来。”将基层权力运行全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
示范区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努力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为每个村统一印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记录本,实行记录人、群众代表、党支部书记“三签字”;每个村统一制作“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公开栏,决议事项、决议结果和实施情况向群众公示……从制度层面保障群众的全程参与,让阳光照亮基层民主决策的每一道程序,真正消除了民主决策的“短路”现象。今年年初以来,由于各村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煤场拆迁、项目征地等事项得以顺利进行。
今年在项目征地中,所涉及的6个行政村科学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调动了村组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主动参与政策宣讲,做到政策、规定人人知晓,取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各村根据项目占地村的具体情况制订可行的清场方案,领导靠前指挥,逐级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公开、公平、公正做好征地工作,及时足额兑付土地补偿和青苗补偿费,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从根本上维护了群众利益。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日前,记者在刚刚启用的示范区行政服务中心看到,窗明几净,设施齐全。据介绍,该中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共入驻职能部门21家,设置审批服务窗口29个,可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3个,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缴费、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对接沟通,吸引社会服务机构入驻,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个人办事的多元化需求、个性化需求。
与此同时,各乡镇(街道)一级便民服务中心有4个新建、2个改建,7月底前可望全部建成投运。村级便民服务站正在按两类标准进行建设,将来验收后以奖代补,为民服务。另外,区财政投资49万元新建了7个村级场所。
示范区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前置工程,以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为支点,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正在覆盖各个乡村——
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结束了“各挂各的牌,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象,让老百姓得以“推开一扇门,办妥一筐事”;
乡镇(街道)重点抓整合,建成集党务、计生、民政等服务于一体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历史上首次把乡镇层面分散于各个站所的服务职能整合起来,集中办公、集中监管,让群众过去到乡镇办事常见的“摸不着门、找不对人”的现象成为历史;
村级社区重点抓建设,建成社区党群综合服务体、村党群综合服务站,实现服务有场所、有标牌、有流程,村干部轮流坐班服务正成为一种习惯,群众办事、干部跑腿已成为一种常态。
“将服务平台建在最基层,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才能让群众由‘求人办事’变成‘享受服务’。”记者近日在苏家作乡采访时,该乡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这样说。该乡在各行政村建立村级服务站,构建了群众不出村、不出组同样能办成事的服务网络,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会一公里”。
目前,示范区已经建成的区、乡两级便民服务大厅平均每天接待群众都在100人次以上,村(社区)党群综合服务站累计开展代办服务1000余人次,群众普遍反映“办事人好找了、路少跑了、效率高了”。
网格化管理化解矛盾
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全区按人数、村组划分网格,网格管理员目前全部到位,乡镇(街道)司法所也实现了一所3人。据悉,网格员由村里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干部、有威望的人士担任,他们不仅是民调员,也是服务员。
“如今家里停电,打电话给网格员,网格员给你代办。”在宁郭镇采访时,许多农民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网格员不仅能把职责内的调解公事办得妥妥帖帖,就连群众有私事求助,网格员也会帮忙。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网格员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在选拔网格员过程中,示范区把选优配强作为加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契机,下大力气把服务意识强、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人充实到网格化管理队伍中。如今,他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实过程中实现加速跑。
遇到矛盾纠纷找网格员调解成为村民们的首选。网格员不仅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的全覆盖,更重要的是把一批在群众中威信高、能力强的热心人充实到矛盾调解队伍中。
网格员也让基层干部在信访工作中的责任得到进一步夯实。示范区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把每一级干部的责任都从程序和制度层面严格确定下来,消除了责任棚架现象,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
基层干部的服务职能得到空前强化。示范区还建立了以乡村干部为主,基层党员、大学生村干部和社会志愿者为辅的便民服务队伍,大力推行以机关干部下基层全程代理服务、窗口单位预约上门服务、组团定村排日巡回服务、固定窗口定向服务、志愿者互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机制。同时,健全内部服务管理制度和来访接待、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检查考核等工作制度,并将制度公示上墙,从制度层面消除了过去为基层群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粗放散漫、标准不一等弊病。
形成廉政勤政的自觉
为促进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努力形成一个严格持久的党风政风监督管理机制,示范区努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全面提升干部的工作水平。具体是落实领导干部“六带头”,即严以修身,带头坚定信念、对党忠诚;严以用权,带头坚持原则、履职尽责;严以律己,带头为政清廉、干净干事;谋事要实,带头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创业要实,带头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做人要实,带头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为此,示范区加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问题导向。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贯穿专题教育全过程,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关键动作。抓好“六个关键动作”,一是讲好专题党课。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市委精神,充分结合分管领域或单位的实际,讲好“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深入剖析“不严不实”的表现及其危害,提出讲严求实的措施和要求。二是组织好专题学习研讨。党工委办、组织人社局、纪工委密切配合,科学安排学习,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抓好自选内容学习,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三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深入查摆突出问题,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四是抓好整改落实。坚持个性问题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共性问题上下联动、专项整治。五是搞好立规执纪。围绕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建制度,立规矩,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对违法违纪问题“零容忍”,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六是提升工作水平。
同时,示范区建章立制,持续推进。重点完善并落实好“4+4+2”党建制度机制,强化刚性执行,推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各级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注重研究融入经常性学习教育的办法措施,把参与专题教育与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结合起来,与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起来,与践行党的宗旨、联系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与打造“五个先行区”、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的总目标结合起来,让“三严三实”成为行动指南,以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实际行动树立和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