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孟州市南庄镇北庄村的李海涛,还没大学毕业就加入电商行列,在淘宝网上经营婚庆礼品,并于2014年创下了年销售额80多万元、稳居同行业销售排行榜前列的惊人业绩。为此,记者于近日对李海涛进行了采访。
初尝鲜 克服困难走下去
2012年,李海涛还是河南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大三学生。进入实习期后,他找到了在淘宝网上做生意的堂哥。经过堂哥手把手地指导,他很快找到了门道。那一年,他在淘宝网上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店。
一个在校大学生要创业,没资金、没场地……面对困难,李海涛没有退缩。为了能随时登录店铺经营,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没钱进货,他跑到批发市场,用相机拍摄照片,然后放到自己的店铺里。刚开始,为了做成一笔生意,他常常是学校、批发市场来回跑。
当时,在淘宝网上经营婚庆礼品的商户不算多,因此李海涛的业务量不少。有了销量后,他开始直接和厂家联系拿货。“这样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我更有信心了。”李海涛说。
经过几个月的运作,他仅销售礼花这一项,每月的进账额就有几万元,再加上当时销售婚庆礼品的利润较高,在创业初期,他一下就挣了两三万元。
苦经营 找准目标坚持做
销售旺季一过,李海涛网店的订单量开始下降。他说:“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有20多个订单,可到了淡季,每天只有一两个订单。”尽可能让店铺的婚庆礼品种类丰富,从而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探索中,他饱尝了创业的艰辛。
2014年,李海涛的叔叔从义乌回到河南。在交谈中,叔叔告诉他,现在孟州市的电商发展十分迅速,与其配套的物流等产业也很发达。在叔叔的劝说下,当年4月份,李海涛把家当运回老家,开始了他的回乡创业路。
在婚庆礼品市场摸爬滚打了一年多时间,李海涛从中摸索出不少经验。“一种产品经营一段时间后,随着消费者的关注度降低,销量也会随之降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不断更新产品,找到适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才能在同行业处于不败的地位。”
当年,婚庆礼品市场上的绣球销量不错,他也跟风卖绣球。看到制作绣球的工艺简单,他就买来原材料和家人一起加工。从转销别人的产品到自己加工,这让他从中获利不小。2014年,他的网店销售额猛增,达到80多万元,位居同行业销售排行榜前列。
如今,在他的网店里,仅绣球的样式就有十几种,价格也从十几元一个到几十元一个不等。
在淘宝网上主要靠销售绣球掘到第一桶金,但这也让李海涛看到了作为小规模个人电商发展的不足。“旺季时,绣球一个月的销量可以达2000多个。因为家庭手工作坊规模小,没有机械设备作支撑,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成为像他一样小规模电商发展的瓶颈。如何改变?李海涛说,只有形成产业链,做到一定的规模才会有更加长远的出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