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江西省南昌市发生高考替考事件,教育部,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调查事实真相,严肃处理涉事人员。目前,这起高考替考案有42人被处分,其中2人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据7月7日人民网)
这次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舞弊案,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后,真相终于水落石出,相关人员得到迅速处理,还广大考生一个公道,值得点赞。然而,高考舞弊案屡禁不止,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条利益链没有彻底切断。因此,要真正根治高考舞弊案,还有许多漏洞需要“打补丁”。
首先是从高考舞弊案中找到病根所在。如今,高考舞弊已呈产业化趋势,每一条利益链的端口,都活跃着一批幕后推手。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提前介入,找准这条利益链上的破绽,对症下药,避免总是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
其次是吸取教训,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近年来接踵而至的高考舞弊案,证明我们的监管制度的确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我们的监管制度严密科学,那些投机分子岂能屡屡得逞。只有建立严密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监管制度,方可确保每个考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竞争。
第三,要加大处罚力度。这次对南昌高考舞弊案的处理,被某些网友戏称为“罚酒三杯”,因为处罚显得过轻,不足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业内人士认为,高考舞弊现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突破道德底线,用刑法规范高考行为、打击高考舞弊势在必行。接下来,有关部门是否应对高考舞弊设定一条红条,把处罚提升到法律制裁的程度,以根治这种行为。
说到底,对南昌高考舞弊案的处理只是一个起点,不能简单画上句号。要确保高考公平公正,应从高考舞弊案开始反思并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旦解开了高考舞弊这个结,必将有力地推动与高考有关的其他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