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市场话语权。
传统产业靠什么转型升级?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回答是:只有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一发展的“牛鼻子”,奋发有为,才能收获创新红利。
电动汽车问世以来,充电难、续航短的问题一直困扰用户和企业,其原因在于动力电池成本过高。多氟多新能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于锂离子电池生产和电源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而它的背后则是与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看似无关的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氟化工到新能源,跨行作业,多氟多是如何做到的呢?
让国人扬眉的六氟磷酸锂
曾经,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外出考察项目时,某知名专家不留情面地说:“老李,你不要为拥有那么多的专利、把无机氟化工做到了全国第一而沾沾自喜,要知道氟这个元素做好了,那不是论吨卖的,而是可以论公斤卖、论克卖的,比如六氟磷酸锂。”
当时国内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特别是锂电池等产品有很广阔的前景和需求。要命的是,其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锂被少数几家国外企业垄断。六氟磷酸锂一吨难求,而且价格高得离谱。
然而,残酷的现实成了六氟磷酸锂“中国造”的严重阻碍:下游客户对六氟磷酸锂的纯度要求苛刻,尤其在电动汽车等高端锂电池应用方面,当时国内的技术很难满足需求;六氟磷酸锂极易吸潮分解的特性,使其质量难以稳定控制;六氟磷酸锂生产环境要求高、工艺条件要求苛刻、生产操作控制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六氟磷酸锂的“三废”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干不干?慎重考虑之后,生性倔强的李世江果敢决策:千难万难,也要带领技术人员攻克六氟磷酸锂产业化的技术、项目难题。2012年,多氟多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建设了六氟磷酸锂产业化生产装置,年产能2200吨。一年的市场考证之后,产品得到用户一致认可。多氟多生产的晶体六氟磷酸锂,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媲美,完全满足电动汽车等高端产品用锂离子电池需求,可替代进口产品。据悉,2011年,中国六氟磷酸锂需求量约3000吨,2012年约3300吨,而凭借多氟多2200吨的年产能,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锂电企业的需求。自此,国内锂电企业不再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定额限制,开始拥有六氟磷酸锂采购的主动权,由过去自己求着买,变成了现在国外企业求着卖。据此,六氟磷酸锂采购价格大幅降低,为民族锂电企业的发展降低了巨额生产成本。
后来,李世江再外出考察,就有人表扬他:“以前,我们每年到国外跑三趟,出高价都不一定能把六氟磷酸锂买回来。现在,国外企业每年来我们这儿跑三趟,报低价我们都不一定会买!”
为电动汽车“强心”
“看似跨行,实则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积累,研究了氟与新能源的关系。”李世江对记者说,以国家级新产品六氟磷酸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突破口,多氟多实现了锂电池原料的产业化。随后,该公司又自主研发了电解液、正极材料、隔膜等核心原材料,最终实现了自主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
目前,多氟多已拥有独立的研发、实验、生产机构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的三款电池在循环、高低温放电、倍率、一致性等方面性能优异,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成为两款电动汽车的首选。国内已有近5000辆装配多氟多电池的电动汽车实现电池零事故行驶。其中,首辆车已安全行驶近10万公里。产品同时销往欧美市场,成功应用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领域。
“从锂离子电池到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如今多氟多又将目光投向了电动汽车整车的研发和生产。”李世江说,我们将力争打通电动汽车产业链。
光伏发电露锋芒
从多氟多科技大厦楼顶放眼望去,一片好似蓝色海洋的光伏发电板映入眼帘,这是多氟多化工建成并投产的焦作首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多氟多光电分公司总经理秦俊光介绍,去年10月建成投运的多氟多科技大厦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100多万元,面积728平方米,装机容量90KW,日发电量350千瓦时。按照目前当地大工业用电价格0.60元/千瓦时计算,该项目平均每年发电所节省的电费约为10.67万元。
据了解,早在2010年,多氟多便提出制能、储能、节能的新能源发展战略,通过拓宽、延伸氟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让企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在新能源的制能领域,多氟多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秦俊光说,围绕继续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多氟多正与国内某知名光伏企业洽谈,深入研究硅烷法制多晶硅生产技术,把硅做成晶体硅,加速向光伏电池方向发展生产清洁能源的步伐。
“多氟多把对氟锂硅的研究与新能源产业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出整体解决方案,这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召唤。”李世江说。
经营模式“电商式”改革
10余年奋斗历程,使多氟多人体会到,始终保持与时代接轨的生产经营模式,把握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对于新生事物,要由过去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变为看得见、看得起、看得懂、来得及。”李世江曾在内部会议中,多次引用马云的话表达对电子商务的看法。特别是企业由传统氟化工向新能源转型之后,多氟多自主研发的LED照明产品,锂电池及其应用产品,如充电宝、电动自行车等,采取传统的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
为此,多氟多于2013年成立了新能源电子商务部,利用天猫、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平台从事产品经营。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的同时,着手对积累数据加以分析,将根据产品主要销售区域和销售结构分布,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确定下一步的产品款式。经统计,多氟多新能源产品锂电池的销量同比翻了一番。
“企业转型升级要依靠持续的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有经营模式、发展方式的创新。只有认清形势,瞄准目标,发挥优势,坚持自主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李世江说。
未来,创新仍将是多氟多发展的主旋律。只不过创新的目标更高,范围更大。生命最大的精彩就在于生别无选择,但命可以改变。如何改变命?就是靠创新。那么创新究竟是什么?李世江说,创新实质上就是一种变革,是否认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先进的一种勇气。创新要有文化支撑。创新要瞄准目标,更要善于寻找与资本市场的切合点,技术创新要自主化。
展望多氟多未来之路,创新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 孙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