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6年间到过6个国家,不是去旅游,而是参加援建项目。通过他越洋跨洲的身影,可以窥见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的铿锵步伐。
他两次从战乱中的也门撤离,且都在3月29日那一天。今年的那一次,他与同胞享受到祖国新型导弹护卫舰“临沂舰”的“保驾护航”。
他,就是从我市走出的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援外项目电器工程师杨长江。在他回国短暂休整期间,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从他频频走出国门的脚步,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的昂扬精神和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杨长江赶上了好年代。从他开始读书识字起,改革开放的东风已在华夏大地劲起。
1974年,杨长江出生于我市博爱县阳庙镇杨庄村。1岁时,母亲带他来到父亲驻守的中印边界军营。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他长到12岁。1986年,他随转业的父亲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1993年,高中毕业的杨长江走进焦作技师学院的大门。毕业后,他成为市坚固水泥厂的一名电气工人。经历5年多的一线工作后,他又考上了洛阳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制造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经过3年的“充电”,杨长江回到原厂工作。2005年,他选择二次择业,到另一家水泥生产企业,负责电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不久,他又承担起该企业的余热发电项目。
余热发电,对于当时的内地水泥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新鲜事物。杨长江参与了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等全套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为了保证这些设备正常运转,杨长江对每一套设备的每一个部件安装都亲自操作、把关,确保每一个环节符合安装标准。最终,该企业余热发电项目顺利投入使用,不仅充分利用了之前被白白浪费掉的生产余热,而且所产电量能再次供应企业生产,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与环保效益。
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理论知识,杨长江逐步成长为实用性人才。而在我国装备制造业阔步走向世界的当今,这样的人才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2009年,杨长江加盟中国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次年1月,他被派往也门,任该国阿比扬省一家水泥企业项目部的电器主任。这是杨长江第一次踏出国门。
困难是人生的财富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热带沙漠气候,长年干旱少雨。“那里最低气温不低于20℃,下午甚至高达近60℃,平均气温也在30℃以上。”杨长江说,“那里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人们日常的吃、穿、用等物品几乎全靠进口,当地物产主要是咖啡、棉花之类的农产品,主要经济支柱是石油。”
“刚到也门,我对那里的气候很不适应。室外气温非常高,车间内则很凉爽,这种温差让我的身体很难适应。”杨长江说,“那时,我患上了腰间盘突出,走路很困难,走不到20步就要蹲下来休息一会儿。我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坚持工作,直到半年后利用回国休假机会,通过贴膏药等中医治疗方式才使病情有了好转。
在国外工作,杨长江还遇到另一个障碍——语言关。杨长江负责的是一家水泥企业自备电厂电器运行工作,同时兼任对当地员工的技术培训。可是,电厂的所有设备都是从芬兰进口的,说明书也全是英文。“仅电器自动化部分的说明书,摞起来就有2米高。”杨长江说。
没有系统学习过英语的杨长江,不得不重新补课。公司每周举行两次英语培训课,他逢课必到。下班后,除了锻炼身体和吃饭、睡觉外,杨长江的全部时间都用到了学习英语上。字典成了他最好的伙伴。车间里,他一边看图纸、一边翻字典,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把与电器自动化及相关操作的英文说明书全部“啃”了下来。同时,他也逐步能用英语与国外专家和当地工人进行基本交流了。
“中国工程师真了不起”
“在国外工作,你要有过硬的技术,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体现中国人能力的表现。”杨长江说。
一次,正在运转的内燃发电机因为负压高而停止工作,导致整个生产系统瘫痪。设备制造商的专家前来检查后,按照说明书中的解决方法用压缩空气的方式对机器进行吹堵清洗,临时解决了问题。可后来,这种情况反复出现,而设备制造商的专家只会用这一种方法临时解决问题。
对此,杨长江不甘心,当同样的故障再次发生时,他索性对设备进行了拆解,结果发现,是取压管的方向装反了。他把取压管的方向调整后,这类问题再也没有发生过。
然而,政局的动荡还是打破了生产的平静,援建项目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为此,我国驻也门大使馆指示中方人员撤离。在与当地人员进行交接后,杨长江等援建人员于2011年3月29日撤离也门。
中方技术人员撤离后,该水泥项目也随即停产。后来,随着也门政局好转,应对方要求和公司委派,杨长江等人于2013年2月再次来到也门,而这时的工厂已是满目疮痍。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杨长江带领团队首先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没有零配件,大家就根据电器图纸自己动手加工制作,通过修旧利废,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恢复了水泥生产。“我们利用废旧品做成的热电阻,比买来的效果还好呢!”杨长江说。
感受祖国的强大
自从成为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员工后,杨长江的脚步便格外匆忙。几年来,他先后被派往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约旦、哈萨克斯坦等国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近日,他又飞往了卡塔尔。
“从我的工作状态折射出了我们公司的发展节奏和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我所在的中建材公司,是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工程总包、中小型成套设备供应业务及市场售后服务的企业,项目涉及新型建材、水泥、玻璃、石膏板、矿山设备、墙体材料生产线、玻璃纤维、耐火材料等领域,仅水泥成套装备一项,2005年以来已先后在中东、非洲、中亚、美洲等地的多国完成了十几个水泥厂总承包建设项目。”杨长江自豪地说。
“今年3月29日第二次从也门撤离,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杨长江说,“我没想到,当我们在一路的枪炮声中赶到亚丁港时,看到的是雄伟的中国军舰和英姿飒爽的中国军人在迎接我们。尤其当我看到舰舷悬挂的‘热烈欢迎中国同胞登舰’‘祖国派军舰接亲人们回家’的横幅后,禁不住热泪盈眶。”
“踏上军舰的那一刻,我就像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一样,安全感、温暖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杨长江说,“当时有记者采访我,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这不是悲伤的眼泪,这是中国人自豪的泪水。”
“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无论我走到哪儿都有安全感!当我们从也门撤离时,当地海关对我们特事特办,仅用几分钟就办完了相关手续。你看,我的护照外皮都快磨破了,但‘中国护照’这几个字还是格外醒目!”杨长江临别时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陈作华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