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民郑女士买了3只大虾,回家后发现大虾体内竟然被注射了不明胶状物。当日下午,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当事水产摊贩已退还郑女士100元购虾款。
(据《现代金报》)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法商贩就罔顾食品安全,在食品中注射非法添加物。这样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但相比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这样的事件因社会影响面小、公共关联度低,有关部门为息事宁人、维护地方形象,惩治、处理起来往往并不积极,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执法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然而,正是这种食品领域局部的、微小的不安全因素在蚕食着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扰乱了食品供给秩序,破坏了食品供给及经营生态。抛开无德的奸商不说,请问,相关执法部门的作为在哪里?百姓的维权意识又在哪里?
3只大虾被注射不明胶状物,最后退还100元息事宁人,这样的处理结果是行不通的。我们试想,一个摊贩一天要卖出多少只虾,这样的摊贩在整个农贸市场有多少家,整个温州有多少个农贸市场和多少个卖水产的摊贩?想到此,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也许被郑女士发现的这3只问题虾只是冰山一角。
问题出来了,经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最后退钱了事。至此,笔者不禁想问,难道问题真的就能到此为止吗?在此,笔者不禁想起之前有一则新闻:世界著名化妆品品牌欧莱雅,因为对为其代言的两位大明星的脸稍稍做了一下电脑处理,就被人投诉到英国广告标准局。该局接到相关投诉后,决定禁止这两人的广告出现在公众场合。这就是一种较真!
所以,对于食品安全,就监管部门而言,不能因为这些局部、琐碎的不安全因素而监管缺位、执法无力、不作为、乱作为。简言之,对于食品安全,国家不能因恶小而“不为”。
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能从这样一些“无伤大雅”的细枝末节入手,追查到底,那些无德商贩的胆子必然越来越小,监管部门查处的越严,问题食品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笔者希望各级各部门都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增强食品安全无小事的责任意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让那些问题食品没有市场,无处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