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武县周庄镇孟村,有一家科技示范户叫张新涛。张新涛有30亩试验田,这些试验田也是修武县农业局长杨法谊建立的众多的试验田之一。许多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试验田试验成功并取得让老百姓心动的效益后,再向周边乡村辐射推广。
在修武,杨法谊联系的科技示范户有300多家,他还在全县建立了粮食高产攻关百亩示范方50个、千亩示范片20个、万亩示范田10个。每个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方、示范田都做到了“六有”标准,即有创建主体、有行政负责人、有专家负责人、有产量目标、有技术规程、有奖罚措施;实行“六统一”模式,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秸秆还田、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病虫害防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产集成技术体系。他还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河南农大等10多家农业科研院所和全国上百名农业专家教授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农业局长抓农业没有试验田,光靠行政命令强推、盲目发展不行。”杨法谊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走点上试验、面上示范、大面积推广的发展路子。靠谁示范引领?就是靠科技示范户,靠试验田。
张新涛的试验田,分为农业新品种试验、超高产攻关和高效农业三大板块,高效果蔬大棚种的是彩虹、玲珑、黑美人、羊角蜜、天蜜脆梨等最新瓜果品种,玉米高产攻关田试种的是高密度新品种。杨法谊既要给示范户提供种子、技术和信息服务,还要提供全过程、全天候生产指导服务。
张新涛的玉米超高产攻关田,试种的4个玉米新品种,全是我国著名育种家繁育的,采用的是杨法谊发明的“宽窄行、一穴多株、微菌拌种、种肥异位同播、适时化控、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集成技术。这种生产模式有通风透光好、提高群体数量、高密度种植、抗倒伏、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粮食产量高等优点。修武县今年推广这种玉米种植模式2万亩。
修武县五里源乡磨台营村种植大户夏三德,也是杨法谊的科技示范户。今年秋季,老夏家的3000亩地,种的全是直接脱粒出地的玉米新品种怀玉5288和圣瑞999。
修武县今年秋播玉米21万亩,直接脱粒的玉米新品种播种面积占三分之一。仅每亩收获玉米按节省工钱200元算,该县仅此一项,农民就节省工钱1400多万元。
小小试验田,作用真不小。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子在粮食生产中科技贡献率占41%。杨法谊把育种家培育成功的省审、国审新品种,引进到修武来,先在科技示范户、“百千万”试验田示范成功后,再推广到全县。近几年,该县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面积100%,有小麦新品种百农419、百农418、焦麦266、中麦895、怀麦916等,有玉米新品种怀玉5288、圣瑞999等,这些新品种都是从试验田推广到全县的。许多在修武县表现很好的品种,还成了焦作市高产创建的主推品种。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为修武农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去年,该县郇封镇小位村超高产示范田实打亩产821.7公斤,实现了我国冬小麦单产历史性突破。今年夏季,该县郇封镇7.1万亩整乡推进平均亩产678.5公斤,郇封镇万箱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98公斤,均创全国最高纪录。据统计,该县近年来粮食高产创建共创造了18个全国最高纪录,为引领焦作粮食高产创建、河南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夏季,修武县25万亩小麦喜获丰收,平均亩单569公斤,比上年增长13公斤。粮食的高产、优质,也给科技示范户和全县农民带来了高效益,每年夏秋两季加一起,每亩可增收300元到500元,不少农民实现了“一亩地上奔小康”的梦想。
本报记者 杨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