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假,针对学生的各种培训班都会迎来招生黄金季节。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惜花费重金送孩子上各类培训班。然而,暑期培训市场红火之下,暗藏的问题也不少。除了各类补习班、培训班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外,五花八门的收费标准、千奇百怪的收费项目,还有最为重要的安全问题,让给孩子报班的家长很是纠结。
记者调查:
多数家长给孩子报班实属无奈
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在暑期给孩子报辅导班主要是想让孩子补功课。“一放暑假,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给他报个班也许会好一点。”在市区一家培训机构咨询的陈女士表示,她儿子下学期就要上初中了,所以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口语班。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家长中,大多数家长认为:暑假时间长,孩子在家没人管;多让孩子学一门技能,免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对孩子能学到什么程度、能否学得精,大多数家长没有考虑过。
存在问题:
多数培训班资质不全
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质量、水平、安全等问题如何呢?记者走访了我市一些培训班和培训机构,能够把相关证件拿给记者看的并没几家。
一位从事培训教育多年的人士表示,目前,各类培训机构的收费、规模和实力均不一样。一些打出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一对一辅导的精品班,收费明显要高出一个档次;一些以大学师范生或兼职教师为主要师资的常规辅导班,价格相对便宜一些。
“现在有很多培训机构是无证办班,他们租用一些民用住宅楼,雇几个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再弄上几张桌子,就开始办班了。”该人士表示。
记者在摩登街的一家培训机构看到,十几平方米大的屋子里挤了20多个孩子,他们都是来学画画的。记者采访得知,该培训班没有任何资质,屋子里连基本的消防设施也没有,家长来接孩子也不需要任何证明。面对记者的质疑,该培训班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办了好几年了,从来没有出过事,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家长送孩子过来。”
专家建议:
报班要选择正规培训机构
就暑期培训班存在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河南金研律师集团律师张付领。他说,首先,暑期培训班时间短、针对性强,绝大多数规模小、人员少、自由度大,常租用民宅、车库、写字楼等作为教学地点,给基层执法人员检查监管带来很大难度。其次,调查取证费时费力。第三,权责不明,监管存在盲区。暑期培训班的监管理论上涉及工商、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全部承担起对暑期培训班的监管,监管责任的分散也形成了监管的“盲区”。
张付领建议,家长要选择正规的且师资力量可靠、安全措施到位的培训机构,切勿拿孩子的前途和生命安全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