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率先覆盖示范区李万、文苑街道的4个社区,按照属地管理、界定清晰、任务均衡、方便服务的要求,以每个网格300~500户为标准,合理划分社区网格。“网格化服务最大的特点是‘管理智能化,服务点对点’,确保事事有人理、结果有反馈。”近日,示范区一些社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据悉,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平安示范区建设,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示范区从今年5月份起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扁平化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合理划分网格单元,充实网格管理服务队伍,整合政府、社会资源力量,通过完善、深入、科学、系统的网格化建设,实现社会服务精细化、常态化、动态化,真正把服务民生、排忧解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到网格内。
示范区网格化服务依托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区、乡、村三级干部和组织、民政、卫生计生、城管、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专业工作队伍的各类人力资源,将网格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了对社会管理服务对象的有效管理。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以资源整合、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实行“一格四员(管理员、协管员、警务员和监督员)”扁平化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掌握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信息等情况,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通过动态掌握农村(社区)特殊重点人群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逐一匹配相应工作力量,逐一落实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管理措施,逐一形成定向服务、分别管控的工作历史记录,做到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科学化。
同时,网格化服务也让安全稳定基础更加牢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示范区落实网格基础管理,借助网格化信息系统,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及时有效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矛盾纠纷不上交;及时发现上报各类安全隐患,保持安全生产局势持续平稳;建立“一村一警”综治联动机制,推动警力下沉,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保持低水平,群众见警率、民警管事率、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依托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搭建区、乡、村、网格四级工作体系,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在改善民生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乡乡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网格化服务让“每一件急事难事有人解决、每一起矛盾纠纷有人化解、每一项合理诉求有人受理”逐渐变为现实。截至目前,示范区网格员共收集社情民意260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130多起,解决社会公益问题240多个,主动帮助群众、企业办理各类服务事项85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