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 通讯员张攀)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一个战略、四项重点、十大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产业集聚区建设“五规合一”“四集一转”及产城互动的要求,聚焦聚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目前,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87家,从业人员4.6万人,形成了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其中装备制造关联企业105家,年产值140亿元,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新材料关联企业19家,年产值20亿元。今年上半年,该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8亿元,增速27.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33.5亿元,增速28.2%,其中,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7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57.1%;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实现7.5亿元,增速1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9亿元,增速33.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6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6837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79.1%),增速10.6%。
抢抓发展机遇。示范区落实好省、市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支持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对照市委稳增长的29条措施和市政府的八大专项行动计划,聘请了3家咨询公司专题谋划企业对外合作项目和向上争取项目,共编制项目69个、PPP项目4个。除转移支付外,今年争取到位资金2.76亿元。
强化投资拉动。示范区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9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8个、续建项目42个,预计到今年年底,56个项目可建成达效,竣工投产工业项目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7亿元。
开放招商带动。示范区找准主攻方向精准招商,努力将区位优势、企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截至6月底,共引进各类项目52个,总投资90.3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分别是投资18.3亿元的航空航天3D制造焦作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的通号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洹河纳米材料项目;投资5亿元至10亿元项目4个,分别是投资8亿元的岚瑞智能物流项目、投资7亿元的银江集团智慧城市项目、投资5亿元华科能源高端安全阀项目、投资5亿元的康华医药物流母港项目。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9.7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1.6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0.4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0.81%;实际利用外资3008万美元,占年度目标的35.52%。已签约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履约率100%,资金到位率49%,项目开工率85%。
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区一是建设创新平台。着力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6个创新平台,目前在孵科技型企业70家,达成入驻意向企业57家,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开工建设,科技大市场投入运营。其升级国家高新区即将报国务院审批,同时积极参与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安排35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企业科技创新、新上项目。组织3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申报省、市研发平台。三是引进创新人才。引进了华中科技大学张传虎博士领军的阀门行业标准制定者——华科科技公司。今年上半年,其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实现13.4亿元,增速45%,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高出17个百分点。
提升基础承载。示范区今年安排道路、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33个,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目前在建项目20个,完成投资4亿元,黄河路、南洋路等主干道路正加快建设。韩公教育园区、示范区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项目顺利实施。电商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入驻互联网企业38家,二期工程正加快实施。成功争取省发改委智慧园区建设试点。
整合资源保障。示范区领导每月走访一遍规模以上企业,共梳理35家企业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62个,并建立问题台账,督促相关部门限期销号解决,目前已有20个问题得到解决,其余问题有望8月底前全部解决。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倒贷难、融资难问题,设立了1000万元的应急转贷资金、1000万元的“助保贷”风险保证金,助力企业融资。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培育上市挂牌后备企业15家。编制申报PPP项目4个,其中2个项目已纳入省PPP管理中心项目库。
创优机制环境。示范区行政服务大厅建成投用,整合区级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03项,实施“三证合一”代办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开展施工环境集中整治,严查干扰项目建设的违法违纪行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加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为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