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查显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先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此,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给予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生选择支教、游学、环游世界……“慢就业”到底是新青年回避就业压力的搪塞,还是一种新的就业观?
【观点1+1】
@河北白帆:女儿今年大学刚毕业,前段时间陪着她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每次看到招聘会上人头攒动的场景,女儿就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茫然。于是,女儿决定在家里复习准备考研。女儿有上进心,我们做父母的感到很欣慰,也应该大力支持。
@活力的试试啊:如果是特别优秀的人才,在大学里就和用人单位签约了,他还会选择“慢就业”吗?结束学业,就要转型了,人生分三个阶段:30岁以前是学习阶段,30岁至70岁是工作、创业阶段,70岁以后是再学习、乐享晚年阶段。到了工作的时间就得工作,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平常一个人015:不管选择不选择“慢就业”,都要看看自己的家庭情况合适不合适,是不是能满足自己吃饭穿衣就医的要求,否则,就不要谈。根据现实需要选择才是理智的行为。
@常睿评:“慢就业”是娇生惯养的结果。家长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这样会助长孩子的懒惰习气,不利于其今后发展。
@我很丑其实我很二:“慢就业”很容易让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大学生刚毕业,工作、创业的激情都很旺盛,几年之后说不定就有所减退。另外,大学生“慢就业”还容易错过良好的就业机会。总之,“慢就业”不值得提倡。
@芙蓉仙子晓阳:所谓“慢就业”,除了部分人经济条件好不急于工作外,大多数人应该还是没能力和勇气面对就业问题,这不能算是一种新的就业观。
@单建华江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一毕业就上班相比,“慢就业”可以对未来有个深入的思考,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儿,就不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迷茫。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充分了,才更容易接近成功。
@暖暖小月儿: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就业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很多时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慢就业”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趁着这个机会走出去游学,开阔眼界,吸收不同的知识也不见得是坏事,也许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现商机,开启创业之路呢!
@怕羞的影子:暂时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选择支教、游学、环游世界等方式来丰富个人经历,只要家庭条件许可,也不失为一种状态。但“慢就业”不是不就业,不可因眼高手低的原因而放弃就业。
【下期话题】
聚焦小区乱停车
据《焦作晚报》报道,目前,我市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6.3万辆,很多小区的停车位不够用,由此引发的矛盾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小区面积就那么大,机动车停放如不规范管理,乱停的车辆会占据小区道路、健身休闲场地、绿地,甚至堵塞小区消防通道。如何对小区机动车停放进行规范管理,你有什么高招儿?
停在小区绿化带里的汽车。
(本报资料图片)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