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由宋希濂所著,讲述了中国军队广大官兵同仇敌忾,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的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猛烈炮火,前仆后继,奋力拼搏,最终坚守上海三个月之久,粉碎日本军国主义者妄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落雪怎无痕:淞沪会战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持续90天,我方伤亡十多万人。许多人没有留下姓名,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也是抗日精神的制高点,是不朽的诗篇,掩卷遐思,怎不热泪纵横。
@龙腾四海112:《淞沪会战》主要讲述中国军民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同敌人的坚船利炮浴血奋战的故事!虽然战败,但在战略、战术上依然留下可圈可点、值得称赞的地方,广大官兵表现出的同仇敌忾、奋力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值得肯定!
@芳心云天:《淞沪会战》是一本抗日史著,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奋勇抗敌,给了日军极大的杀伤,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的中国决心,让人受益匪浅,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也奠定了中华复兴之基础。
@芙蓉仙子晓阳:没有永远的战争,没有永恒的和平,居安当思危,战争的血腥和先辈的勇气都不能忘记,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来传承。
@海东小子:淞沪会战虽然国军伤亡惨重,其中有技术方面的原因,有些战役我们的战术是正确的,但落后的武器装备无法攻克敌人坚固的堡垒,每一次的胜利只能用血肉之躯换取。在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能给日本军队以沉重的打击,说明中华儿女面对强敌具有视死如归大无畏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五千年得以延续的根。
下期《微书评》栏目将向网友推荐唐生智所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保卫战》,广大网友如果对这本书有什么感悟和心得,欢迎参与讨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