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我国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微爱行动队在7月18日至24日走进抗战老兵家乡,看望抗战英雄,聆听战争年代的故事。
7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微爱行动队来到了解放区上白作街道幸福小区,一位抗日女英雄生活在这里。如果不是听她亲自讲述,很难想象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曾经在太行山里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用自制的地雷炸得敌人闻风丧胆。
这位女英雄名叫郜文英,1921年出生于中站区麦秸河村一个贫困家庭,15岁嫁到中站区许河村。1943年,在日本鬼子疯狂地扫荡下,全村人死伤惨重,郜文英亲眼看着丈夫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戳死。为了活命,郜文英忍痛将刚两岁的儿子送人,一路讨饭来到太行山上。1944年,在太行山一带宣传革命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发展郜文英加入了游击队。
加入游击队后,在队长杨聚和的带领下,郜文英和战友们一起参加过石沙河战斗、解放博爱、解放焦作等大大小小200多场战斗,学会了造地雷、拼刺刀。郜文英老人指着脖子上一处刀伤说,这就是和日本人拼刺刀时受的伤。
“有一次,游击队在博爱县寨豁乡与敌人打了一场遭遇战。在突围过程中,我的左脚脚后跟中弹,血不停地流,狡猾的敌人顺着血迹追过来。为了不落入虎口,我从十几米高的山坡上跳下,幸亏一棵树把我拦住,才得以活命。”听老人讲起当年的情景,仍然让人惊心动魄。
1945年1月,太行军区八分区主力部队发起对道清南路敌伪军的攻势。在焦作许河战役中,郜文英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和敌人展开了较量。这场战役,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最后不得不撤退。让郜文英感到兴奋的是,自己消灭了两个鬼子。
除了打日本鬼子,郜文英等人还在乡间开展了肃匪反霸、减租减息等工作,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9月8日,焦作全境获得首次解放。由于革命工作表现突出,郜文英于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胜利后,郜文英不以功臣自居,带着一身伤病默默回乡,甘愿当一名普通的乡村老太太。“我们当时72名女队员,到最后只剩下了一半,能在战争中幸存,我已经很知足了。”郜文英说。
如今已经90多岁高龄的郜文英身体依然硬朗,经历了战争年代、见证了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很满足。她说,自己的愿望就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够过得更好。
7月21日上午,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微爱行动队来到武陟县三阳村的抗日英雄原三重老人家里。在路边的一棵槐树下,原三重老人打开那段尘封的记忆。
原三重1926年出生,1945年参军。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焦作周边与皇协军的拉锯战。谈到这一段历史时,原三重老人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在此次寻访我市抗战老兵活动中,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微爱行动队还走访了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莫长珍、侯三保、张加青、蒙淑芳等抗战英雄。
“经过多日走访,我们从这些抗战英雄身上看到了他们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深刻地认识到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更加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微爱行动队成员刘康说,“走访中,我们还注意到这些抗战英雄没有居功自傲,而是默默生活着,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抗战老兵。”
本报记者 王水涛
见习记者 赵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