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 实习生蒋瑛豪)为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减轻当事人诉累,山阳区法院通过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目前,该院建立街道社会法庭8个、行业社会法庭1个、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诉调对接(室)点62个,实现了区域全覆盖,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矛盾纠纷化解。这是记者从7月28日山阳区人民法院召开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就是使诉讼调解与社会调解这两种纠纷解决机制相互衔接,是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人民法院搭建平台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整体联动的以调解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性纠纷解决机制。
近年来,劳动用工、保险理赔、婚姻家庭、医疗纠纷等一系列基层矛盾与纠纷明显增多,山阳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也在急剧增长。仅2014年该院就受理此类案件5287件,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此,该院建立了诉讼调解与非诉讼调解相衔接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设立了山阳区诉调对接中心,并与区公安、检察、司法、工商、税务、工会、妇联等27个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参与基层诉讼案件解决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渠道。
社区里很多矛盾都是由小事引起的,只要能给他们一个说理的地方,将双方请到一起坐一坐、劝一劝,许多矛盾都能得到化解。社会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就具有这样的显著特点。再加上其办案周期短、诉讼费用低,可以有效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
目前,山阳区已建立街道社会法庭8个、行业社会法庭1个、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在街道办事处设立了9个诉调对接室,在19个行政村、34个社区设立53个诉调对接点。现在,一个依托人民法庭、社会法庭、巡回审判点、便民联络站,实现诉讼与非诉讼有效对接、城镇乡村全覆盖的便民诉讼网络已经形成。
“下一步,我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建设,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官司。”该院新闻发言人毋健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