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他,是我市第八届“青年科技专家”、2011年度市管专家,师从全国名老中医任继学研修中医,并先后到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从医20多年来,他长期从事脑梗塞、脑出血等病症的急救及康复治疗,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眩晕症、头痛等病症;他,在中医治未病思想调理偏颇体质及制订慢病调养方案方面,在我省享有极高声誉,是河南省治未病学会常务委员。目前,从事行政工作的他,仍挤出时间坚持坐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他,就是市中医院院长助理宋汉秋。
本期,“名中医与您有约”活动走进宋汉秋诊室,让市民零距离接触中医文化,感受中医的神奇魅力。
把患者当朋友
7月25日,记者来到宋汉秋诊室时,他正在为一位女患者看病。这位女患者不停地对宋汉秋说自己有低血糖症,但根据他的诊断,低血糖症很快被排除。随后,他为这位患者测量血压后,被查出其患有低血压症。对于这位患者所表现出的与低血压症不相符的症状,他又为患者作了进一步诊治,并详细询问病情,然后开出了药方。在整个诊治过程中,他对患者的所讲、所问都是认真听,并耐心回答。
“宋医生值得我们患者信赖,这个人没有一点架子,对人又亲切,像朋友一样,尤其是他医术很高,诊断很准,十几年来,我一直找他看病。”在诊室里,来找宋汉秋看病的张先生对记者说,“2004年,我患有抑郁症,当时找了好几个医生看,效果都不好,后来就找到了宋医生,经过心理疏导和中药调理,我的病很快就好了。”
据张先生介绍,在住院期间,一位和他住一个病房的患者患有严重失眠症,在其他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效果,后经人介绍找到了宋汉秋,住院治疗一周后,这位患者就能睡上踏实觉了。
宋汉秋之所以备受患者信赖,还缘于他时刻为患者着想。“一些患者认为,身体出现问题时,只要多吃药,才会对身体有好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有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才能治好病。”宋汉秋如是说。
另外,在给患者看病时,他还建议患者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只要这样,治疗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术精湛患者赞
年近七旬的刘大爷,患有颈动脉严重狭窄。一家大医院的医生对其进行诊断后认为,刘大爷颈动脉狭窄超过70%,需要放支架,否则将会引发脑梗塞。由于这项手术费用高,还有创伤,刘大爷没有同意这个手术方案。后来,刘大爷找到了宋汉秋诊治。宋汉秋用中药为刘大爷调理一段时间后,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
其实,诸如此类的例子还不少。60岁的尹大娘两年前患上了帕金森病,肢体僵硬、活动困难等后遗症让她度日如年,情绪十分低落。在家人陪伴下,她一共在3家医院接受过治疗,但因服用西药后多次出现腹胀、尿潴留等症状,不得不放弃治疗。
后来,尹大娘在家人的陪同下找到宋汉秋诊治。宋汉秋在为尹大娘进行检查后发现,她还伴随有出汗、乏力、纳差、失眠、便秘、低血压等非运动型症状,经辨证确诊其为痰热交阻、风木内动症型,随后为她开出了温胆汤加减化裁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后,尹大娘的饭量有所增加,活动耐力也有所提高,便秘状况也得到改善。“真没想到,宋医生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技术这么高,我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在诊室里,前来复查的尹大娘说。
治已病更治未病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宋汉秋不仅治已病,更注重治未病。在诊室里,一位男性患者的手摸起来跟热炭似的,并出现失眠多梦、心烦发火等症状。宋汉秋经过诊断认为,其症状为阴虚兼夹痰热瘀滞所致。随后,这位患者在该院作了中医体检,宋汉秋参考中医体检报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调理偏颇体质的方法,为这位患者制订了一套合理的调养方案。“在中医看来,看病不单纯是诊治某个病,而是在于调理好身体。”宋汉秋说,“在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尽管有症状,但西医是查不出来病的,中医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这种临界状态。这时,只要进行中医药调理,身体就会恢复正常,但如果不闻不问,任其继续发展,一旦检查出问题后,不仅治疗费用会增加,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在诊室里,宋汉秋给患者看完病后,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向其传授一些养生方法。“如果不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类体质,就无从谈养生、谈治疗。很多人在不明白自己体质的情况下,盲目进补还会起反作用。”宋汉秋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