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汽、柴油价格迎来“四连跌”
我市已清理各类违法小广告7000余处
上周蔬菜价格止升回落 猪肉价格连续六周上涨
青天河暑期周末单日游客破万
视觉新闻
没有备案的房子 能否享受此次购房补贴
老党员痴迷“红色收藏”30年
郑焦铁路的火车票 能不能改签
焦作日报天天读
河南本科三批生源分布不均 超五成院校线上生源不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党员痴迷“红色收藏”30年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何京辉 周 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家住武陟县木城街道胜利居委会的老党员孟照川,是该县关工委的一名退休干部。从30年前迷上“红色收藏”开始,如今他投入大半辈子的积蓄,收集毛泽东著作、纪念章等上万件。

  “我想打造一个家庭红色教育基地,让中老年人重温历史,让青少年了解历史。”日前,记者来到这位74岁的老人家中采访时,他向记者说出了心中的愿望。孟照川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儿时家里穷困,无钱上学,是共产党供他读书并逐步将他培养成一名国家干部。他心存感激,特别是对党和毛主席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

  “年轻时,我读得最多的就是毛泽东著作和有关毛泽东的文章,对领袖的敬仰之情特别浓烈。”孟照川说,从一枚银质的毛主席像章开始,到后来开始收集有关领袖的各种物品,他的收藏之路一走就是30多年。

  孟照川老人的收藏室里,玻璃柜中满是排列整齐的伟人铜像、徽章、相片等,书架上、书桌上也尽是各类“红色”工艺品。

  “这些红色藏品,大部分都是从古玩市场、小商贩手中淘到的,还有的是同行赠送。”孟照川说,为寻找毛主席像和著作,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郑州、洛阳、开封、北京的古玩市场,他都跑过不下十几趟,经历的艰辛和付出的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一年冬天,听说温县有个1.5米高的毛主席像,他顾不上跟家人说一声,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就去了。不料归途中下起鹅毛大雪,他感冒发烧好几天。

  “年轻时他就喜欢红色收藏,那时候工资低,为了收藏,他不舍给自己添置一件新衣裳,退休后更是达到了痴迷程度。”孟照川的老伴儿王玉荣说,红色收藏已经成了孟照川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全家也都非常支持他。

  “这些红色藏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激励和鼓舞了当时的人,也为研究我们国家我们党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明。”孟照川说,通过这种不断地收集和学习,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2009年,孟照川老人还和另一位红色收藏爱好者崔杰,在该县文化馆共同举办了一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红色收藏展览”,集中展出了两位老人精挑细选出来的5000余件红色藏品。

  经过30年的积累,孟照川收藏的不同款式、质地的毛泽东像章已有2000余枚、毛泽东塑像200余尊,还有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著作、绣像、画像、照片、报刊、挂历等10000多件。

  年龄越来越大,孟照川担心再过几年跑不动了,非常希望这些藏品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能长年对社会免费展出,让更多的人真切地了解过去的历史。“我想通过收藏把党的历史记录下来,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引导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孟照川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