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充150元,条件是开学前一个星期我要把英雄联盟(一种网络游戏)删了,不能再玩了,18岁再玩。”日前,重庆8岁男孩熊熊(小名)写的保证书,在朋友圈被转载。同时贴出的还有熊熊的另一封保证书,为让孩子学会独立睡觉,妈妈同样采取了先给游戏充值,后写保证书的方式。保证书,考验的是双方的诚信,10年期限的“契约”该如何坚守?孩子真能因此戒掉坏习惯吗?
【观点1+1】
@清秀小丹:孩子爱玩网络游戏,责任首先在于家长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使孩子养成了坏习惯,父母用金钱奖励的办法与孩子协商,试图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如同饮鸩止渴。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家长必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绝不能事事顺着孩子。
@胜平王大头:让一个痴迷于网游的孩子“急刹车”戒掉网瘾,既不现实,更不可行。如果家长能与孩子充分交流,“约法三章”,试着让孩子每天少玩一会,做到了就给予奖励,久而久之或许能帮孩子改掉坏习惯。教育是一种“慢生活”,需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江苏日月江南:在互联网时代,要让一个8岁的小孩10年不玩网络游戏几乎是不可能的。家长只有让小孩对网络游戏从心底形成一种“免疫”能力,才是最大的成功。
@青天123ab:我的孩子目前上小学,前一段时间他沉迷于网络小说,一开始我感觉孩子看点书总比玩游戏强,可现在我发觉,孩子的视力下降了不少,且不愿出去找小朋友玩了。没办法,我只好停了家里的网络,家长不上网了,孩子也不看网络小说了。我想,等孩子长大一些也许就能理解家长的做法。
@宿松何晓:我有一个学生,以前经常打架,不写作业,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并让他写了保证书。后来,这位学生的表现非常好。我认为,只要方法运用合理,用保证书的形式教育孩子并不是什么荒唐的事情。我也相信,8岁的熊熊能够言出必行,戒除网瘾,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
@傲雪红梅123:我曾采用过类似的方法管教孩子。当时,我的孩子上小学,电视上热播电视剧《还珠格格》,孩子很喜欢看,两眼离不开电视机。我多次劝说无效,后与孩子立下协议:电视可以看,但看一集要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600,孩子同意了。我不认为这位母亲的做法有错,孩子不管教不成才。
@小甜的公主: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古人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如今,父母要想帮孩子戒掉网瘾,也要讲究科学性,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我建议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买一些高质量的电脑书籍,与孩子一起学习电脑知识,让孩子逐步远离网络游戏,这样的教育效果或许更好。
【下期话题】
“国产电影保护月”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刷新票房纪录,7月份更以54.9亿元票房的惊人成绩,再创中国影史纪录。据悉,中国电影票房7月份的数据,超过了2002年至2005年中国电影票房总和,且已经可以比肩北美电影市场。但也有观众质疑:没有一部好莱坞大片上映,7月成了“国产电影保护月”,国产电影创造出的高票房难以服众。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