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不少医院为了自保,往往将一些重症患者拒之门外。上个月,在外地随亲居住的一位八旬老人突发重病,在当地一些医院进行治疗后,医生纷纷建议其家人把老人送到大医院或回家进行保守治疗。所幸的是,焦作同仁医院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接诊了这位老人。为了救治这位老人,该院吹响“集结号”,动员一切力量,冒着巨大的医疗风险,为老人成功实施了手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精诚勤和,大医为民”的办院宗旨。
八旬老人遭遇就医难题
8月4日,是这位老人出院的日子。看到母亲康复得这么好,其儿女感慨不已。“若不是焦作同仁医院及时收治,为母亲成功进行手术,她可能就不在人世了。”老人的大儿子感激地说。
老人的大儿子王先生,就住在离焦作同仁医院不远的一个村庄里。而老人上月发病时,是在外地的二儿子家居住。
随后,她的二儿子王永清向记者讲述了老人就医时的遭遇。“7月9日早上,我母亲吃了一个西红柿后,出现呕吐、肚疼等症状。随后,我就带着母亲到附近的诊所诊治。”王永清说,“当时,医生按照胃痉挛进行治疗,吃了一天的药后,没有任何效果。我便向诊所医生反映这一情况。诊所医生判断,我的母亲有可能患上了肠梗阻,便建议到市里的大医院诊治。”
很快,王永清把母亲送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在这家医院,医生给老人拍了两张片子,第一张片子出来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确诊其患上了肠梗阻。于是,医生决定为老人进行灌肠治疗。就在医生做准备工作时,第二张片子出来了,医生看了检查结果以后,立即停止手头的工作。原来,老人的第二张片子显示,其还合并有腹主动脉瘤。
据介绍,腹主动脉瘤不是肿瘤,是因腹部主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血管壁弹性缺失,由动脉扩张而形成像气球一样的瘤样包块。不过,这个包块内充满的不是气体,而是流动的血液,由于血流的不断冲击,包块扩张变形到极限(一般直径大于5cm)时就会发生破裂。其破裂的时机常具突然性、灾难性,难以准确评估,因此被称为人体腹腔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腹主动脉瘤破裂,几分钟就会致命。
“检查结果全部出来后,医生告诉我,肠梗阻要不了命,他们可以治,但是我母亲还合并有腹主动脉瘤,这病十分凶险,他们没有条件医治,建议我们到更好的医院进行治疗”王永清说。随后,王永清为母亲办理了出院手续,又带着老人到当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该院医生看了老人所拍的片子后,感到风险很大,不敢接诊。不过,医生让王永清买一些开塞露和蓖麻油,在家里为老人进行保守治疗。回到家后,按照医生的建议,王永清试着用开塞露和蓖麻油为母亲进行治疗,但是没有一点效果。7月11日,王永清将母亲的病情告诉了居住在焦作的几个兄弟姐妹。
“2011年,母亲被查出患有腹主动脉瘤,医生说这个病十分凶险,随时都可能致命。而且医生还称,由于我的母亲年龄大,没有一家医院敢冒风险对她进行手术治疗。对此,我们只好听天由命。”老人的二女儿对记者说,“接到二弟打来的电话,说了母亲的病情后,我们几个感到,母亲的病情十分严重,有可能过不了这一关了。于是,我们建议二弟将母亲送回来治疗,万一出现意外,我们在这里也能够为母亲准备后事。”
把接回焦作后,该到哪一家医院治疗呢?最后,老人的大儿子想到了焦作同仁医院。
风险面前不退缩
但是,焦作同仁医院敢不敢接诊呢?老人的大儿子当时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他找到了该院常务副院长毋秀容。面对患者家属恳切的目光,毋秀容最终拍板,安排相关科室接诊。7月11晚上,老人入住该院外科。当时,老人不仅无法进食,肛门也停止了排便和排气。该科医生经过全面检查发现,老人除了患有肠梗阻外,体内还有一个腹主动瘤、两个髂动脉瘤,并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起初,该科医生为老人进行控制血压、胃肠减压、灌肠,抗感染、抑酸、纠正低钠血症、胃肠外营养等常规治疗,但效果不佳。4天后,该科副主任岳晚书在查房时发现,老人的肠鸣音没有了。这意味着,老人病情加重了。随后,该院院长蔺锡侯决定,为老人进行急诊剖腹探查。为确保万无一失,蔺锡侯召集相关科室,为这位老人进行了建院以来涉及科室最多的会诊。心内科、内科专家经过会诊后认为,老人的身体条件能够耐受手术;麻醉科专家会诊后认为,他们能够让老人顺利渡过麻醉关……一场手术,即将开始。对于进行手术治疗,老人的儿女都给予了支持。“做手术,母亲还有活的希望;不做手术,母亲一点活的希望也没有了。”老人的儿女达成了共识,决定“赌一把”。
为了确保手术成功,蔺锡侯首次到手术室坐镇指挥。作为北京积水潭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的蔺锡侯有着丰富外科手术经验,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外科及ICU进修学习,赴美国马里大学外科进修学习,3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在手术室,他现场指导手术,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负责主刀的岳晚书与外科副主任徐金玉等医生,冒着巨大的风险,向这一高度难的手术发起了挑战。
术中,岳晚书打开老人的腹部发现,其腹腔血性渗液约有1000ml,小肠肠管坏死部位达80厘米,而且小肠出现黏连和扭转。“如果当天不手术,患者第二天就会出现中毒性休克,届时将很难抢救过来。”岳晚书术后如是说。而这场高风险手术,对于岳晚书而言,是对其医术的考验。术中,他不但要防止触碰腹主动脉瘤、两个髂动脉瘤,以免造成灾难性后果,还要耐下心来,小心地剥离黏连和扭转的小肠,然后切下坏死的小肠肠管。然而,对已经严重水肿的小肠进行对接缝合,也是一道难关。“如果手术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术后肠漏,严重的会造成患者死亡,轻则会引起感染,需要进行引流,这样势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岳晚书说。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手术最终宣告成功。术后,老人被转到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又转入外科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7月29日,记者到该院采访时,老人已经能下床自由活动了。面对记者,她还笑容满面地打招呼。“在前几天,我的母亲就能下床活动,还能自己端碗吃饭了。”谈及母亲的康复情况,老人的二女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后,她还打开手机,让记者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老人不断进行踢腿锻炼,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大病初愈的人。
“是焦作同仁医院给了我母亲第二次生命。”老人的大儿子感慨地说,“我们几个已经商量好了,等母亲出院后我们制作一面锦旗,专门送到焦作同仁医院,以此来表达我们的谢意。”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就是为患者服务,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毋秀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