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拼出一番新景象
从“最后一公里” 到“零距离”
深圳市河南焦作商会成立
焦作再添六家“省电商”
爱拼才会赢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最后一公里” 到“零距离”
——看“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焦作实践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李新和

  今年3月份,武陟县西陶镇西陶村在硬化向阳街时,通过公开招标,某工程队以每平方米50元的价格中标。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这条街清理地面附着物任务量大,工程队老板在核算价格后认为工程将超出投标价,于是多次找西陶村委会反映问题,请求追加投资。

  向阳街群众了解工程施工现状后,也纷纷向该村党支部书记史小雨反映,认为应该为工程队追加预算。史小雨实地走访查看,又组织党支部成员再次走访了解,并召开党支部会议进行讨论提议,按照“四议两公开”(党支部会议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程序对这件事进行审议,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村(社区)和乡镇(街道)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基础,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作风好坏关乎民心向背,更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兴衰。

  近年来,我市通过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三票评议”制度和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促进了“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便民利民服务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党风政风监督机制)在农村和社区的落实,实现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由“最后一公里”向“零距离”的延伸。

  民主决策:

  干部省心,群众放心

  决策一言堂、村财村务不公开不透明,是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实行“四议两公开”是有效化解干部群众心结的钥匙,对这一点,沁阳市沁园街道袁屯村党支部书记秦东红体会最深。

  袁屯村地处沁阳城郊,由3个自然村组成,不好管理,凝聚无力。2005年,秦东红又高票当选该村村委会主任。一上任,他就将“四议两公开”制度向全体村民宣布并严格执行,保证村里大事小情让群众当家。

  该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合并改造自然村,建设新村,腾出土地招商引资,让群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可有些村民不给面子,怀疑这是村干部下的“套”,是政绩工程。

  如何将好事办好,让群众“领情”?秦东红提议在村民大会上投票表决。第一次表决,76%的农户支持。他有些郁闷,便和全村30多名党员分头入户了解情况,发现群众意见集中在新居与老宅价格折算上,认为互换价格不合理。很快,村两委会修改了拆迁方案。

  第二次表决,村民同意率达到86%。秦东红仍然不满意,认为好事一定要办好,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不留死角。村两委会进行二次调查,发现农民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旧观念是主要症结。于是,党员们再次入户做思想工作,统一了认识。

  第三次表决,全村150户村民,有147户举手表决同意,占全村总户数的98%,袁屯新村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际运用,真真切切使秦东红找到了解决农村问题的“法宝”。他说:“‘四议两公开’让村干部拓宽了视野,知道了实行民主决策的好处,也让群众真正当了家、做了主。干群关系拉近了,什么事都好办了,我们也觉得轻松多了!”

  在农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的同时,我市在城市社区推行了“一征三议两公开”,把农村(社区)具体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岗位人员聘用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部纳入“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范围,指导全市村街(社区)制定“议事清单”,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实行民主决策全程监督。

  有关部门的信息显示,2014年,全市村街(社区)运用“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对36500多件大事要事作出决议,处理各类事项和问题26600多个。过去的一些项目占地、新农村规划、土地流转、低保户认定等让村街(社区)干部头疼的问题,都通过“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得到了妥善解决。

  精细便民:

  关口前移,群众开心

  6月18日14时许,武陟县谢旗营镇驻辛杨村机关干部黄萌领着一老一小和一位腿有残疾的中年男子,来到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民政优抚窗口。“我说帮他们代办,不用他们过来,可老人一家非要来见见你们!”黄萌说。

  老人名叫辛克通,今年68岁,辛杨村村民,大儿子患有心脏病长年卧床,二儿子幼年时因病落下残疾,全家人生活十分困难。

  原来,麦收前夕,黄萌在辛杨村便民工作站值班时了解到辛克通家的情况,便迅速将情况反映到该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民政优抚窗口,由窗口专职人员帮助老人办理有关申请手续,与县民政局实现无缝对接,很快为老人送去了6000元救助金。同时,黄萌积极与医院沟通,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平台,及时对辛克通一家进行医疗救助。老人这次不顾劝说,借黄萌为其孙女申请教育方面救助的机会,非要带上全家来向窗口工作人员致谢。

  在谢旗营镇精心打造的这个服务型政府平台,记者注意到,民政、党政、劳保、综治、信访、司法等职能部门都设有窗口,可以为群众免费提供26个服务事项。

  紧密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这是我市各级党政部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职责所在,也是努力追求。在建立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我市大力度推进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乡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级党员群众服务站建设,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上下贯通、功能整合、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网络。目前,107个严格按照“八个一”(一个综合中心、一个名称标识、一个活动广场、一面宣教墙、一个办事大厅、一支志愿服务队、一套工作制度、一个信息系统)标准建设的乡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958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站“落户”群众家门口。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还明确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站)的便民服务工作流程、服务事项清单,规范了服务工作程序,扎实推行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制度,保证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办理各项事务。

  孟州市城伯镇武桥村坚持周一至周五两委干部集中办公、周六周日轮流值班已经两届了,村党支部委员闫兵舰风趣地说:“村干部的电话和便民服务监督电话都已公开,随时都能找到人。党员群众服务站天天有人值班办公,这大门连锁都省了。”

  服务农村居民用心,服务城市社区居民更贴心。在解放区焦北街道,花园街社区紧密结合辖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建成了“银龄公寓”,配备厨房、餐厅、棋牌室、休息室等设施,重点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该社区还建立了“银龄茶坊”、老年人爱心理发室、老年大学等服务阵地,让辖区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

  为进一步方便农村和城市居民办事,我市各县市区还将涉及农业、农机、民政、计生等部门的10多个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乡、村两级;各乡镇(街道)将城乡低保、就业服务、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延伸到村(社区),由驻村干部或村干部组建的代办员队伍全程代办计生、民政、劳保、户籍等日常业务,真正实现了为民服务的“零距离”。

  矛盾纠纷:

  “家”里解决,“丑”不外扬

  处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是各级干部头疼的大难题。记者近日在我市基层采访时发现,县、乡级干部谈到令人棘手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时不再讳莫如深,也不再疲于应付。

  6月9日10时许,解放区焦南街道站东社区的张大哥因债主上门讨债,危及自身安全,急急忙忙找到辖区“张文远调解工作室”,恳请张文远进行调解。张文远赶到现场,采用“换位思考法”,分析双方情况,耐心疏导劝说,经过近4个小时的调解,使双方签订了还款协议。

  身体残疾的张文远是解放区的一名基层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15年来,他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60多起,涉及当事双方2680人次,化解矛盾成功率达98%。同时,他还带出了一支备案有125名调解员组成的“张文远调解工作队”,为当地创建和谐社区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我市,像张文远这样的基层调解员、基层调解队伍“遍地开花”,农村、社区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已经组建了2148个人民调解组织,有7170名公道正派、懂法律、群众威信高、热心调解工作的社会人士参与调解,仅去年就滚动排查、就地化解矛盾纠纷3.4万件,调成率为96%。

  在加强基层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我市高度重视基层司法所建设,按照每个司法所不少于3名正式在编人员的要求,强力打造专调队伍,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新建和规范了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去年以来,全市46个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1591起,调成率为99%,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台是基础,机制是保障。在省里规定建立县、乡、村三级平台的基础上,我市提出在市一级层面建立“焦作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并在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建设上,进行了制度完善和体制创新。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焦作市开展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所愿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将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9项制度细化分解为16项具体工作措施和推进办法,并充实了基层调解力量,让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有章可循。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研发了“群众诉求与矛盾化解管理系统”,将基层群众诉求、矛盾纠纷纳入基层网格员日常排查内容,通过“社区E通”手持移动终端,走访上报,并通过软件系统直接向有关职能部门交办,限时办结,亮灯督办,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群众“到处跑、门难找”,矛盾纠纷层层转、上下推的问题。

  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20308件,调解成功20016件,调成率95.6%,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市信访总量下降了17.1%,其中越级上访同比下降了37%。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是核心,矛盾调解化解制度是关键,便民服务制度是重点,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是保障。

  为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早在2007年,市委、市政府就在全市农村推行了“民主定事、制度理财、群众评官”制度,并在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三资”代理服务中心。

  今年4月份,我市印发了《焦作市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9个方面、47条内容彰显监督力度之大。5月,市委又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市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法》,并向社会公布,这一举措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关注。6月24日,市纪委决定在全市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并开通了举报电话。

  一系列机制的出台,不仅给基层干部戴上了“紧箍”,也净化了乡镇农村的“环境”。去年以来,全市重点对减轻农民负担、治理教育乱收费、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开展了监督检查,共检查财政资金20亿元,纠正规范资金1110万元,党纪政纪处分37人,组织处理174人。查处违规违纪乡镇干部45人,村组干部222人,并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的6名乡镇主管领导进行了责任追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