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播下慈善的种子
从文化符号到文化产业
拼出一番新景象
焦作市城市水系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告
为环卫工人撑起“清凉伞”
韩秩吾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播下慈善的种子
——记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村民杨应芬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水涛

  清晨,当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屠王大骨头饭店还没正式营业时,在一间包间内,四五位老人已在这里用餐,小米粥、包子、豆角炒肉,饭菜丰富、荤素搭配合理。当得知记者是前来采访该饭店老板杨应芬时,一位老人站起来激动地说:“杨应芬是个大好人,你们一定要好好宣传她的事迹呀!”

  每天清晨,在这里吃饭的都是在附近流浪的老人或当地的孤寡老人。这个包间在6月中旬建成,专门供这些老人使用,且饭菜全部免费。

  为老人们提供这一切的就是屠王大骨头饭店的老板杨应芬。

  杨应芬是图王村村民,30岁前经历了许多苦难和不幸,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自主创业开饭店。在她的努力下,屠王大骨头饭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味美价廉的大骨头成为当地特色名吃,至今已在焦作、济源、新乡、郑州乃至山西晋城发展加盟店23家。

  生意走上正轨之后,杨应芬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她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多年来她累计拿出60多万元关爱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学子,投身慈善事业,先后获河南省敬老之星、市志愿服务市长奖、感动焦作十大人物、“身边的榜样”等荣誉称号。

  投身慈善事业使杨应芬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附近有流浪者听说杨应芬是个大善人,就把“家”搬到了她饭店门前,杨应芬不仅不驱赶他们,还为他们提供饭菜。为了能尽己所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杨应芬还在饭店旁边建一间专供流浪者使用的房间。与此同时,她还打算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我要聘请专职厨师为老人做饭,接下来我还计划为孤寡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在遇到恶劣天气时,不让他们为吃饭而奔波。”杨应芬说。

  杨应芬播下了慈善的种子,她的一举一动感染了身边的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旁观者变成支持者,如今,很多人都成了杨应芬的粉丝。“认识杨应芬后,我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觉得一个人活着不应该只顾自己,而应该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杨应芬的朋友李先生说。

  去年秋天,杨应芬专门到北京请来了专家,在博爱县举行孝老敬老讲堂,让人们免费听课,接受心灵洗礼。“应芬啊,这个讲座太有用了,当天晚上儿媳妇就主动给我端洗脚水洗脚,更加关心我的身体状况了!”一位乡亲专门找到杨应芬,说起了儿媳妇的变化。

  此外,杨应芬还经常参加志愿者组织进行的募捐活动,仅今年5月份,杨应芬就多次为博爱县孤残家庭捐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会一直坚持到底,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形成相互关爱的社会风气!”杨应芬说。

  记者手记

  杨应芬,一个瘦弱的女人,没有被苦难打倒,反而从苦难中“重生”,并向更多处于生活困境中的人伸出援手。

  近年来,虽然她的生意越来越火,名气越来越大,但她依旧朴素生活,努力赚钱,只为自己有更大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让杨应芬不再孤单。社会呼唤像杨应芬这样充满正能量的好榜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