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我市第一个全部失地村——李万街道北李万村15年来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是示范区有名的富裕村,曾荣获省“五个好”党支部、市民主法治村先进单位等称号,其快速发展的诀窍就是民主理财、阳光村务。
2000年,该村拿到了共3100万元的征地款和赔偿款,这对于仅有700多口人、靠种地为生的村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如何管好、用好这些钱?经过多次学习取经和开会协商,村两委干部确立了让钱生钱的经济发展思路。该村规划建设北李万新村,建设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以租赁形式由河南理工大学使用,并建成了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的万鑫商城。同时,该村多年来累计向群众每人发放了9000元生产发展资金,为220名群众缴纳了每人1.3万余元的失地养老金。2012年年底,该村又投资60余万元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目前,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每人每月可领到将近800元。以上种种投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都有赖于该村的“三资”管理、民主理财、阳光村务。
严把“五关”决策,坚持民主定事。该村在决策中严格实行“五关”管理。所谓“五关”,就是村两委一把手商议关、村两委班子研究关、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评审关、村民代表大会审批关、群众民主评议关。
突出“三资”管理,坚持民主理财。该村一是建立健全“三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重申,凡是大额度资金支出,必须附带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经村务监督委员会查验,符合程序的才能随票据一同入账。二是严格“三资”管理工作程序。财务支出实行6人“联签会审”。每周一为“民主理财日”。每报销一分钱,都必须由经手人签字,交监委会审核盖章,经村干部签字后,交给“三资”代理服务站办理报销手续,缺少任何一个程序都不能报销。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笔支出不符合财务规定,没有一名群众反映财务问题。
深化公开内容,坚持阳光村务。该村一般事项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每月公开一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公开。在村务公开方面,突出一个“全”字,将所决定的每一个事项的原因、程序、结果全部公开,禁止只公开内容、不公开结果;在财务公开方面,突出一个“细”字,将所有财务收支情况逐笔逐项进行明细公开,取消“其他支出”科目。随着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监督意识的增强,该村不断创新公开载体,除每月15日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外,还通过向每家每户发放明白卡和告村民书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