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抗战历史不容歪曲
四轮电动车:让人欢喜让人忧
“借力扬帆”
“国际惯例”不能违背民意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历史不容歪曲

作者:□湍水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对很多人来说,我们都是抗战的非亲历者。人们认识、反思抗战历史,离不开媒体对抗战的纪念式报道。不过,在主流媒体正面、积极地报道抗战历史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解构、戏谑抗战历史的声音。例如,有人质疑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击毙日军的人数等。这些关于抗战报道的“噪声”是新的抗战谣言。这些信息歪曲了抗战历史事实,以新奇、猎奇的手法吸引公众眼球,消解人们对抗战的记忆。

  如今,媒体正在逐渐超越信息交流这一最初的功能,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进而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社会价值观甚至意识形态。因此,部分媒体歪曲抗战历史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已作为一段完整的历史永载史册;抗日战争也是一场由亿万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用鲜血、生命为代价去拼杀、去战斗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是由一个个微小但具体、生动的人名连缀而成。

  然而,在思想多元、猎奇思潮盛行的当下,社会上有一股解构、戏谑抗战的思潮。部分人津津乐道于推断的历史、拼凑的细节,调侃历史、解构崇高、丑化英雄,甚至胡编乱造历史。尤其令人心寒的是,对那些为民族独立解放洒下热血、献出生命的先烈们进行百般贬低、抹黑、消解、恶搞英雄,抹黑历史事实,反而对一些民族罪人进行美化,不仅损害了英雄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也混淆了是非曲直,忘记了民族大义,值得全社会警惕。

  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从前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们应该说:凡看见或听见中国军队不记旧怨而互相援助、亲密团结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爱国。”祖国的万里江山,离不开英雄的鲜血浸染;人民的幸福安宁,离不开英雄的慷慨付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后来者,我们每一个承荫前辈者都有责任敬仰和尊崇英雄,没有权利轻慢和诋毁英雄。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英雄的事迹都应该是永远铭记和尊敬的,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才能让英雄辈出。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华民族从屈辱中能够站立起来,不仅是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的结果,更有无数有名和无名英烈成为民族发展进步的奠基石。正因为拥有这些民族脊梁,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不倒。他们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永远是我们民族复兴伟业的宝贵财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论如何,抗战记忆不容歪曲,英雄人物不该因为不负责任的言论受辱。我们只有以敬畏之心留住抗战记忆、以无比崇敬的精神捍卫民族英雄,勿忘和平正义来之不易,勿忘复兴之路任重道远,才能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之中,才能让我们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永葆生机活力,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