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行山抗战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男儿铁志报国心
焦作煤矿机器设备南迁
焦作抗战大事记
寻访革命先辈 致敬峥嵘岁月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访革命先辈 致敬峥嵘岁月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寻访抗战老战士活动纪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他们已是耄耋之年,都曾在战争的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曾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用无悔的热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人生。

  他们就是可爱可敬的抗战老战士。

  近日,记者同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追忆红色历史实践团一起,骑行至武陟县西陶镇北阳村和小董乡南官庄村,寻访当年浴血奋战的抗战老战士,追忆抗战老战士的峥嵘岁月。

  这天上午9点,当记者一行人带着水果走进西陶镇北阳村郭计志老人家中时,今年88岁的他正和邻居围坐在一起打麻将。只见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身体十分硬朗。得知我们的来意,郭计志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

  郭计志1945年入伍,隶属晋冀鲁豫边区四分区修获武独立营。“1945年日本大势已去了,但就是死扛着不愿意投降。”郭计志回忆道,“我亲眼见着汽油烧了鬼子的指挥部,然后鬼子也在火中自尽,看着火燃起来的时候,真是解气。”说到这时,郭计志下意识地握了握拳头,笑容洋溢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抗日战争胜利后,郭计志参加了解放战争,始终战斗在战争第一线,直到负伤后不得不复员回家。

  当时,一张四级残废证和300斤小米,便是郭计志带回家的全部。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曾有人对他的生活予以帮助,但他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

  “那时候国家也有难处,大家都不容易。现在国家每年都会给我发抚恤金,并且我现在看病也基本不花钱,还有免费的护工,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谈到此,郭计志不住地感叹,“和平时代的生活就是好,你们年轻人可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为国家作贡献。”

  与郭计志告别后,骑行队伍顾不上吃饭,只买了一袋包子充饥,也体验了一下当年老战士的生活。当天下午,在武陟县小董乡南官庄村,骑行队伍来到张延吉的家。眼前的他面容安详,一身简朴的农民装扮,卷起的黑色长裤下露出的小腿上隐约可见子弹留下的痕迹。

  张延吉,一个经历过无数战役的老兵,抗日战争冒过死,淮海战役拼过命,渡江战役划过船,西南剿匪负过伤……他微微攥起的拳头、眼中流露出的坚定,一下子把我们拉进了当年那个烽火燃烧的岁月。

  1945年年初,18岁的张延吉入伍,隶属太行四军区45团二营六连。“一进部队,给你一杆枪,就让你上战场。”短短的一句话让人瞬间明白当年战争的残酷性。“枪声一响,就是死也得冲。”纵使张延吉只是一个初涉战场的年轻后生,他心中燃起的熊熊烈火依然让人动容。

  “看,这是我27岁时拍的照片。”张延吉边说边宝贝似的捧出一张大约10英寸的照片,这是老人仅有的一张年轻时的照片,照片是彩色的,已经有了一些年头,照片里的人身穿军装,胸前挂满军功章,一派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刚毅而坚定的眼神透出一股军人特有的英气和豪迈。

  离行时,张延吉鼓励同学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让祖国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

  据了解,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追忆红色历史实践团骑行的身影,已遍布整个武陟县,从县城到三阳乡、小董乡、大虹桥乡、西陶镇,从文大虎到陈相德、原三重、冯永金、张启礼……5天时间,12位老兵,骑行近300公里,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抗战英雄的敬意。

  “这次的寻访活动我们之所以选择骑行,就是想感受革命前辈们当年行进的艰辛,体会他们在战争中的不易。”实践团负责人臧海智如是说,“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当初的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我们要还原最真实的历史,感谢最伟大的先辈,同时期盼最美好的未来。我们也将继续追寻红色历史,让抗战英雄们感受到来自大众的认可和尊敬。”

  本报记者 麻 酩

  见习记者 焦 娇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