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在各个村起到了上行下效的积极作用。
孟州市河阳街道长店村关工委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等退休老党员干部的余热,专门成立了第七党支部,在积极关心下一代成长、调解民事纠纷、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紧抓该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这一热点问题,通过讲政策、做表率、解难题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新社区的建设工作。
“农民能住进新社区,享受到和城市市民一样的生活,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我们一定要为村里的工作出点力、干点事。”该村7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庞玉连感慨地说。
为探索以孝治村、以孝教民、以孝化俗的基层孝道教育模式,孟州市在赵和镇苏庄村建立孝文化教育基地,在该村倡议大兴孝道之风,为村民发放了《弟子规》等书籍和孝道教育的影像资料。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该村还投资建设了孝文化宣传街,在大街小巷悬挂张贴了宣传标语;村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放孝亲敬老歌曲;利用村里的多媒体设备,定期放映有关传统文化的戏曲节目。
为了扩大传统文化发扬的成果,在基层树立孝道新风,孟州市从2011年起开展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经过组、村、乡层层遴选后,再由市、乡、村进行逐级表彰。截至目前,该市共表彰好媳妇3600多人、文明家庭2100多个、移风易俗先进村32个、孝文化推广工作先进单位7个、孝文化传播先进个人18人。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打造特色感恩集体
走进孟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院子显得别具一格。
如今,这里不仅是退休党员干部的活动场所,而且是孝文化传播基地。每年夏天,孟州市关工委都会在这里针对青少年举办一期孝文化夏令营,选派一些道德先进个人、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等,对孩子们进行一次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女德讲堂”“孝文化研讨”“企业职工孝文化培训”“义工培训”等活动也会在此定期举行。
在该中心的一间大办公室里,整齐排列的几个大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汉式传统礼服,各个角落里也堆满了各类传统礼仪用品。为了在社会上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孟州市孝文化联络处从去年开始,专门采购、受捐了这些传统庆典用品,不论是新人举行婚礼,还是企业举行庆典,都可以申请免费使用这些礼仪用品。同时,该中心还组织义工对传统文化庆典进行全程志愿服务。
“去年,一对新人向我们申请举办一场传统文化婚礼,我们不仅免费提供了所需的庆典礼仪用品,还组织义工着汉服组成庆典队伍,为他们筹划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当天,同村的另一对新人正好也在举行婚礼,但大多村民被我们举办的传统婚礼所吸引”郭志贤说。
为把孝文化和感恩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感恩集体,该市关工委根据化工镇云水村坚持开办家长学校,用传统文化和孝老敬亲典型教育青年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为全市的传统文化育人村;根据西虢镇中学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感恩词》《弟子规》诵读活动和文明礼仪教育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为全市传统文化普及学校;将原孟县县委所在地槐树乡岩石村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同时,该市关工委还将孝文化促进感恩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孝文化推广工作志愿队伍,深入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打造独具特色的各类感恩集体。
“传统文化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想解决当今大多数人‘口袋满当当、脑子空荡荡’的社会现状,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还要从孝义、德义入手,全面普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郭志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