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孔小海)日前,笔者从焦煤公司企业管理部了解到,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创新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五化”考核,将内部市场化管理延伸到区队、到车间、到班组、到现场,成本管控和经营效果明显提高。前7个月,吨煤单位制造成本318.19元,较计划下降101.81元,同比降低12.54元。
考核方式多样化。该公司结合当前经营管理需要,狠抓源头成本管控和对各基层单位的市场化考核,并在资料检查、基层互检、以检代学等方式基础上,新增加了源头成本考核项目,检查组深入区队、车间施工现场,对物资、用电等逐项进行考核,并通过面对面与班组长、区队长、车间主任沟通与交流,探讨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周期动态化。为确保各基层单位市场化管理效果,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该公司一改过去的季度考核,为现在的不定时动态考核、每季度不定时随机对各基层单位抽查和督导。同时,取消以往文字汇报的形式,采取随时通知、即时检查,直接查资料、看现场,在检查考核过程中为基层单位解疑释惑,杜绝了考核走过场、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促进了内部市场化工作常态化推进。
考核范围扩大化。过去,该公司一直采取的是对矿、厂层面全面检查,对区队、车间实行抽查,矿、厂也都会将工作成绩好的区队、车间抽出来迎接检查。今年年初以来,按照“短板效应”原理,该公司采取对所有区队和车间进行检查,考核范围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和盲区,且以最差区队或车间作为评定矿或厂市场化管理水平标准,使基层单位市场化管理工作得到整体提升。
考核内容菜单化。为统一评分尺度、提高检查和考核效率,该公司企业管理部结合各个行业板块实际,制定了生产矿井、分置洗煤厂、电厂、水泥、化工、铁路运输等六大类市场化考核标准。同时,将各类考核标准又具体化、精细化为考核菜单,增加了市场化应知应会、现场成本管理等考核项目,注重考核标准与现场相结合、考核过程与现场相结合,使考核结果更加公正、公平、实效。
考核权重明晰化。该公司将市场化考核重心下移,重点向生产一线、向生产现场倾斜,加大区队、车间考核比重,其中生产矿井达到70%,选煤厂、电厂达到50%,其他地面非煤单位达到40%,并规定区队或车间市场化管理达标率没有达到100%的,考核等级直接下降一级,通过区队或车间生产现场管理情况反观市场化机制应用情况,使市场化管理更加接地气、重实效,管理重心和导向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