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 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脍炙人口 精彩流行 经久不衰
“互联网+”与茶的化学反应
美科技公司 如何充当情报部门大规模监听合作者
法国6岁男孩装3D打印假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万到千万:
“互联网+”与茶的化学反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资料图片)
 
   

  “独自飞行1840.018公里的北京山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是彭少仪名片上的唯一头衔。这位自称“台湾茶娘”的90后女生,带着万把块孤身闯京城,赶上大陆“互联网+”和大众创业热潮,短短10个月,所创立的山茗公司已经估值千万。

  彭少仪出身南投的茶叶世家,就读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毕业后顺利进入台湾顶级的猎头公司。虽然一路顺遂,但她偶尔也会迷茫:“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从事一生的职业?”

  问题很快有了答案。2014年7月,她来北京参加两岸青年创业论坛,发现不论是对创业的政策扶持和资助力度,还是年轻人创业的热情和投入,大陆都优于台湾,不禁萌发了到大陆创业的念头。

  “我从小就跟茶叶生活在一起,茶对于我来说很日常化,但对不少年轻人却是敬而远之的东西。”彭少仪说,意识到办公室茶饮是亟待开发的蓝海,她决定发挥所长,将创业目标设定为打造“属于都市白领的茶”。

  万事开头难。从南投到北京的直线距离是1840.018公里,年轻的彭少仪只身飞到北京。其时,她唯一的人脉是在创业论坛上结识的大陆合伙人;唯一的资本是从家里带来的12900元人民币;唯一的落脚点是中关村附近的合租房。可这些没有磨灭彭少仪的热情,“反正不会死的话,就一切都有可能”。

  为拓宽人脉,她出入各类创业圈、茶商圈、校友圈;为了解市场,她花两个月在7家不同的公司蹲点观察都市白领的饮品喜好;为打磨产品,她尝试了20多种不同的滤袋和茶叶的搭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摸索,彭少仪最终打造出自认口感与特点都最适宜办公室饮用的茶,她发明的挂耳滤袋加原叶茶冲泡方式——“办公室滤泡茶”也成功申请专利。而后,组建团队、获得融资,今年1月,北京山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不同于传统售卖方式,山茗采用互联网营销模式:产品通过微信社交圈出售,并将顾客导入社群,通过线上与线下活动联动不断扩大社群规模;微信公众号上没有广告,更多的是茶文化介绍、职场主题专栏、线下活动预告。

  彭少仪认为,商家在与消费者建立互信关系后会更容易被接受,而“互联网+”正是最好的联结渠道。“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与所有可利用的人、事、物联结起来,成就自己的‘山茗主义+’。”

  这个山茗的营销团队全由90后组成。大家经常为了一句精彩文案或一个新奇创意加班至凌晨,却没有人抱怨辛苦。“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不怕失败,没有后顾之忧,大家能一心往前走。”彭少仪说。

  在她的带领下,山茗公司发展迅速。今年2月和5月,他们相继推出两代产品,并在3月和6月分别得到两轮融资。眼下,他们正计划推出第三代产品,并将团队扩充到30人,线上淘宝店和线下实体店也都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现在常有想来大陆创业的台湾年轻人特地注册微信向我咨询。”彭少仪说,很开心看到自己的经历鼓舞到很多人,有了顺遂的开始,山茗团队会继续努力,让“办公室滤泡茶”的名头更加响亮。因为,做得越好,就越能告诉家乡的小伙伴:对于怀揣创业梦想的人,大陆是很好的选择,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迈出第一步。 赵 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