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龙卿)“当阳峪窑是一个留下无数传世珍宝而没有荣誉的窑口,是一个千年古窑,是一个博采众长的窑址……”8月12日,省文化厅举办当阳峪绞胎瓷传承与发展讲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柴战柱应邀为省文化厅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绞胎瓷的历史起源,绞胎瓷艺术特征、文化价值,绞胎瓷发展现状和对非遗保护工作思考和建议等。
中国第一任制陶官宁封子,生在云台山,葬在云台山,可以说,焦作是陶瓷的发祥地。在陶瓷大家族中最难成型、最难烧制的是绞胎瓷,难就难在绞胎瓷是取胎骨之色作为装饰,难就难在绞胎泥其色不同其质必异,将两到三种甚至更多不同性质的胎泥搅在一起编织成羽毛纹、云纹、流水纹等装饰并烧成陶瓷器皿。目前,当阳峪绞胎瓷取得三个国家品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物复仿制研究开发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修武县也因此被确定为中国绞胎瓷之都。目前,我市绞胎瓷厂家及手工作坊已发展到4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