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手工竹编: 薄薄竹片编就传统竹艺
省文化厅举办 当阳峪绞胎瓷传承与发展讲座
我市第二届“传承与梦想” 油画精品展开展
我市将举办大型诗歌诵读演唱会
九九龄醋: 养生保健两相宜
出游哪里去 七贤民俗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文化厅举办 当阳峪绞胎瓷传承与发展讲座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王龙卿)“当阳峪窑是一个留下无数传世珍宝而没有荣誉的窑口,是一个千年古窑,是一个博采众长的窑址……”8月12日,省文化厅举办当阳峪绞胎瓷传承与发展讲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柴战柱应邀为省文化厅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绞胎瓷的历史起源,绞胎瓷艺术特征、文化价值,绞胎瓷发展现状和对非遗保护工作思考和建议等。

  中国第一任制陶官宁封子,生在云台山,葬在云台山,可以说,焦作是陶瓷的发祥地。在陶瓷大家族中最难成型、最难烧制的是绞胎瓷,难就难在绞胎瓷是取胎骨之色作为装饰,难就难在绞胎泥其色不同其质必异,将两到三种甚至更多不同性质的胎泥搅在一起编织成羽毛纹、云纹、流水纹等装饰并烧成陶瓷器皿。目前,当阳峪绞胎瓷取得三个国家品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物复仿制研究开发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修武县也因此被确定为中国绞胎瓷之都。目前,我市绞胎瓷厂家及手工作坊已发展到40余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