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该拳种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其以轻灵圆活、舒展自然的演练风格,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8月13日,在温县全民健身中心,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和有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和式太极拳始自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和兆元(1810~1890),距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目前,和式太极拳已传至第七代。1963年,和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和有禄出生于温县赵堡镇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和士英是有名的中医,也是当地太极拳名师。和有禄9岁开始向其父学习祖传拳艺,从此每日习拳,从不间断,而且拳理拳法与中医理论皆修。工作后,为了谋得和式太极拳在拳界的一席之地,和有禄精研拳术,率队参加比赛,屡屡夺冠。他还在各类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使得和式太极拳渐得拳界关注。1993年,和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和有禄任研究会秘书长。2001年,和有禄辞去工作,开始专门从事和式太极拳传播。目前,和有禄为中国武术八段、焦作市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客座教授、焦作市和式太极拳协会会长、温县和式太极拳学院院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去年,和式太极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03年开始,和式太极拳推广普及发展得非常快速。”和有禄说,辞职后,他应邀到全国各地传播和式太极拳,并帮助各地成立和式太极拳组织,先后在重庆、焦作、江苏金坛、郑州、漯河等地成立了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协会、推广中心。他还建立了和式太极拳网站,积极组队参加各类太极拳活动,并频频夺冠。2006年,首届和式太极拳观摩交流大赛正式举行,之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和式太极拳先后顺利入选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和有禄担任执行主编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和式太极拳》出版发行。“特别是在今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规定今后所有社会性的武术比赛,都把和式太极拳这个项目单列出来作为一个比赛项目,这是对和式太极拳普及发展的肯定。”和有禄说。
随着和式太极拳独具的功能与价值被世人认可,习练和式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分布在全国各省市以及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的和式太极拳习练者有数十万人。
在谈到和式太极拳的特点,和有禄说,和式太极拳轻柔圆活,没有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强烈的身体抖动,讲究自然轻松,所以和式太极拳的传人们多把练拳说成是耍拳,不经意间借力打力。和式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又叫“代理架”,即体用一致、技理相合,也就是理论和技术完美结合,技理合才是太极真谛,阴阳合才是太极浑圆之气,内外要合,动静要合,脚、腿、腰也要合。另外,和式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要求无过不及、不偏不倚,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体魄,促进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太极拳不应有门派之争,所有关心太极拳发展的人心中应当装着大太极、大团结、大发展,本着‘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原则,不遗余力地推广普及太极拳,让更多的人习练太极,受益终生。”和有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