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土岭事件发生后,山西国民党顽固派继续制造反共摩擦,豫北的国民党顽固势力也日益嚣张,焦作地区各县党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此情况,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级党组织,迅速转入秘密状态,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4月,中共晋豫区委进行区划调整,撤销中共沁阳中心县委和中共修武、博爱、武陟中心县委,下设太南地委和六个秘密地委。二地委辖修武、博爱、武陟和山西陵川、晋(城)东,由米光华任书记,范华任组织部长;三地委辖沁阳、济源、温县、孟县、阳(城)南县,由王毅之任书记,席松涛任组织部长,刘峰任宣传部长。二、三地委对基层党组织区划和领导干部也进行了调整。二地委将所辖党组织分为三个工委:在修武县三门河、北俎村、大高村一线以东包括武陟县、原武县党组织,成立中共修武工委,由郭世英任书记,原中共路南工委撤销;以西设立中共修武、博爱工委(后称中共修博矿区工委),张高峰任书记,原中共博爱工委撤销。在山西陵川县、晋(城)东县设立中共陵川工委,由武人文任书记。三地委在中共济源王屋区委的基础上,设立了中共济西工委,由刘雪尘任书记,将中共大河里区委划归中共沁阳县委领导。同时,调整了中共济源、沁阳、孟县县委领导班子,由赵子青、马子明、张体道分别任县委书记。对杜八联、大河里抗日自卫团采取分散隐蔽的措施,以保存革命力量。区划调整后,各级领导成员分别以教师、商人等身份做掩护,对党组织进行秘密领导。隐蔽期间,各级党组织加强了对广大党员的教育,要求改变工作方法,提高警惕,防奸防特,学会秘密工作方法。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横向关系被切断,一律采取纵向单线联系办法,同时中断了意志不坚定党员的组织关系。隐蔽方针的贯彻,稳定了局势,保护了党的大批骨干,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消灭共产党的企图,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深远的意义。
(焦作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焦作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