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阳市烈士陵园墓区正中央,有一位英雄长眠于此,他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8月12日上午,记者跟随沁阳市政协文史委的工作人员到此采访时,晴朗的天空忽然滴下了雨滴,仿佛也来祭奠英雄。
74年前抗击日寇宁死不降,在狼牙山上吓破敌胆、舍生忘死的一跳,注定了他英雄的一生。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迎来大批学生以及各党政机关的干部来此凭吊烈士。”沁阳市烈士陵园主任张铁军告诉记者,“每当这个时候,烈士的家属也会来此,一是祭奠,二是为广大干部群众讲述英雄革命的一生,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和学习党的优良传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上小学时就学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那时候同学们内心都对烈士们非常崇敬,立志要向英雄们学习,我也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感召下当了兵。”张铁军说,“没想到转业后我被分到这里当主任。”
1941年,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为了确保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宋学义所在班奉命负责牵制敌人这一重任。作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撤退,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绝路小莲花峰。
“本来他们的掩护任务已完成,可以沿着隐蔽的盘陀路摆脱敌人,但考虑到群众扶老携幼没有走远,还会遭到敌人的追击,他们明知攀上小莲花峰是一条绝路,还是坚定地把敌人引上了绝路。”面对这段历史,张铁军耳熟能详。
在山上,他们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后,在弹药都用完的情况下,视死如归的五壮士跳下了山崖。宋学义跳下悬崖时被半山腰的树枝挂住,保住了生命,最后被部队救回,康复后他仍坚持为党、为人民服务。
站在宋学义的墓前,听着张铁军讲述着那场历史,在场的人都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
“回乡后,宋学义因腰部受伤,不能弯腰,他就用钢板做了一个腰卡固定在腰间,这个物件原本是在沁阳市烈士陵园,后来被送到焦作市烈士陵园保存。”在沁阳市烈士陵园的博物展厅内,张铁军继续讲述着宋学义回乡后的故事。
“1971年,宋学义病逝后埋葬在这里。”张铁军说,“宋学义的一生艰苦朴素,他身残志坚、勇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报记者 张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