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太行山抗战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太行山上不老松
焦作籍将军彭施鲁的抗战生涯
英雄已逝 精神永驻
怀川抗战大事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籍将军彭施鲁的抗战生涯

作者:本报记者 王龙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的舅舅彭施鲁将军,是原国防科工委司令部顾问、副兵团职离休干部。在东北抗日联军工作战斗了十年,经过在抗联的十年磨炼,舅舅逐步成长为一名能文能武的优秀指挥员,并为以后走上军队教育训练领导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日,市妇幼保健医院干部高小林回忆起舅舅抗战经历时说。

  彭施鲁原名王鹏华,1916年1月l9日出生于焦作市武陟县小董村,l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l935年l2月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之后在东北抗日联军入伍,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彭施鲁作为焦作市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受语文老师李长青引导和鼓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春天,彭施鲁随李长青转学到北京,参加了当年年底的“一二·九”运动。1935年年底,彭施鲁被党组织派到东北抗日联军工作,任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的秘书。

  l935年l2月至1940年2月期间,彭施鲁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部秘书、第四军团政委、后方留守处主任,第七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二支队教导大队政委等职,转战于长白山地区之宝清、富锦、绥滨、萝北、虎林及饶河等县,先后参加了1936年春的反日伪军扫荡、1936年秋开辟松花江下游新游击区等军事行动;l938年第四军主力部队西征,彭施鲁带领一个连成立了下江留守处,坚持敌后作战;l938年和1939年夏秋季节,彭施鲁率部在宝清、富锦、同江和抚远四县开展游击活动,曾亲自指挥夜袭抚远县杨木林子战斗,全歼伪满军一个连。在这5年多的战斗中,彭施鲁曾两次负伤。1940年冬,彭施鲁随抗联部队转入苏联境内。1942年8月,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改编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彭施鲁先后担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及营部参谋等职,并被授予苏军上尉军衔。其间,彭施鲁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学习了苏军的管理制度,并担任俄语翻译工作;1945年9月,彭施鲁随抗联部队返回东北,任苏军驻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员、司令员,协助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的苏军维持当地秩序,肃清日伪残余势力;1945年9月下旬,彭施鲁接上级指示,成立了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并担任党委书记,在当地建立人民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并广泛开展群众工作;1945年11月,彭施鲁随抗联部队退出苏联红军第八十八旅。彭施鲁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彭施鲁先后获得苏联红星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誉章;l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l995年被俄罗斯政府授予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和朱可夫纪念章;2005年被俄罗斯政府授予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老战士纪念章。2009年11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