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实习生 贾定兴
但凡农村,尤其是城郊村、城中村,因征地、拆迁、土地出让金如何分配以及村两委换届引起的矛盾相对较多,可记者近日在博爱县清化镇街道五街采访时却注意到,该街多年实现零上访,尤其是街两委班子,自1991年组建以来,成员就没有变动过。究其原因,街党支部书记兼街委主任冯务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种局面,靠的是团结,靠的是民主议事、民主决策。
五街位于博爱县城南部,总人口1860人,其中农业人口不足三分之一,街内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居民主要以房屋租赁和商贸服务业等为收入,年均收入达50余万元。
五街属于城中村,每年街内涉及集体投资、居民福利发放、集体门面房出租招标等事项较多。“以前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由街两委拿出初步方案,召开支部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进行通报后开始实施。这样的做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是与群众沟通不够,虽然方案具有合理性,但群众不理解、不认可,认为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不公开、不公正的问题;二是征求意见不广泛、不充分,决策存在有不合理、不尽完善的地方;三是重大决策实施后,缺少监管制度,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冯务镇说。
要想干群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班子首先要团结,其次就是要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办事越透明越好,这是街两委形成的共识。他们有四条规定:一是对街内重大事项,街两委会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经居民代表同意后,由街两委研究进行提议,确定提议事项;二是坚持对商议、审议、决议事项实行事前通报制度,保证在工作实施的每个环节都能让参会人员发表意见;三是对会议程序认真记录,档案实行专人管理;四是对决议事项和实施结果做到及时公开。
例如,街内计划修建两栋安置楼,需要投资2160万元,因涉及资金较多,街三委(支委、街委、监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均无法确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为了确保安置楼建设顺利实施,街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首先召开了街民代表会议,征得街民代表同意后,街两委正式提议,街三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街民代表大会决议,对决议事项和实施结果进行及时公开后,逐级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开始施工,现安置楼建设已基本竣工。安置楼建设的顺利实施,使街民充分享受到了自己的民主权益,也使五街经济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大事议,小事也议,好事也议。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居民反映街道卫生不容乐观,街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议此项工作的落实整改办法,最后经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表决后,街两委投资5万元修建下水道、硬化路面、粉刷墙面,并为每家每户免费发放一个垃圾箱。“小到一个垃圾箱我们都给居民公开。钱从哪来,花哪了,怎么花,给居民一个明白,也还干部一个清白。”冯务镇说。
去年重阳节,在为街内老年人发放救济补助事项中,街两委专题召开了“四议两公开”工作会,经举手表决后,最后形成决议,将原来60岁以上老人每年救济补助120元增加到200元,70岁以上老人每年600元增加到800元,全街农业人口每人每年补助100公斤面粉。这些举措受到了全街居民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