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中文系时,我就成了李白的忠实“粉丝”,开始只是喜欢李白的诗,然后是欣赏李白的人,最后是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不仅李白的作品深藏我心,我的办公室里还挂着老友的草书《将进酒》,我的窗台上放着李白的塑像,李白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引领着我的精神,培养着我的人格,点燃着我的激情,帮我寻觅旷达而飘逸的人生意境。
因为喜爱李白,我去年不远万里到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唐代碎叶城)去探寻李白的出生地。因为喜爱李白,我就把祭拜李白仙逝的地方在心中凝结成了一个愿望,今年一定要去当涂祭拜李白墓。对我来说,暑假比上班还忙,羡慕教师有假期的人并不知有假期、无宁日的无奈。终于忙里偷闲,我从开封到合肥,从合肥到芜湖,从芜湖到当涂,长途奔波,终于来到了李白墓前。到当涂前,我的学生张迪建议我在芜湖休整一下,看看长江,再去看李白,我还是对张迪下了“命令”:“到车站接我后,我们直接去当涂拜李白墓。”张迪无奈,只有听命于师,带上老公小涂,还特别邀请了文学院的教授老袁一起陪我去拜李白墓。
芜湖离当涂的距离只有30多公里,由于道路不畅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在正午时分终于到达了太白镇。袁教授建议我先吃饭再去李白墓,我想奔袭了千里路不就是为了李白吗?眼看就在眼前了,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婉拒了袁教授的好意,直奔李白墓而去。
在一片白墙青瓦的建筑群前,当涂人把李白墓扩建成了李白文化园。李白文化园头枕郁郁葱葱的大青山,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依山傍水,清幽雅静,当地人真是为李白创造了一个长眠的好地方。
走进李白文化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牌坊,正面匾额上书“诗仙聖境”背面书“千古风流”,这四个字与李白的诗风和人格极为恰当。牌楼道路两旁是李白的石刻壁画,描述了李白“仗剑任侠”“名动京师”“力士脱靴”“放逐夜郎”“李杜情深”“卧病当涂”等传奇人生片断。在一幕巨幅壁画上,李白立于船头,沿江而下,大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盛景。袁教授力荐参观李白的碑廊。那里是当代书法家用各种书体写就的李白名诗。我不太懂书法,领略不了其中的奥妙,全当是温习一下李白的诗作罢了。走完了碑廊,袁教授径直打开一道木门,一片翠绿的园林映入眼帘,让人有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感觉。远远望去,绿竹掩映中一个高大的白衣男子傲然独立,手举酒杯举目望青天,这就是李太白!
走过花园,我来到李白祠前,一个醒目的标牌耀入眼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中华人民国务院公布,2006年6月。看到这里,我很欣慰,李白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他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今天和明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走过李白祠,李白墓终于到了。此墓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宏伟,就是一个石砌的圆形墓壁,坟头上还长满了青草。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在百姓心目中是伟大的,而在皇帝眼里却是附庸风雅的工具。皇帝的墓叫陵,陵是一座山,山是一座陵,就连孔子也只留下了“至圣先师孔子墓”。其实,墓不在大小,人心为大。李白的墓前有一块墓碑,上书“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这是杜甫的手书。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白地下有知,定会欣慰杜甫的情谊。我站在李白墓前,内心翻江倒海,面容一片悲戚,千言万语想和李白诉说,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专门带了一瓶酒,绕墓一周祭洒酒仙,最后面朝李白墓鞠躬以祭拜诗魂。站在李白坟前,我感慨万千,人们都会背李白的诗,但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李白,理解李白。今天来李白墓祭拜的似乎只有张迪小涂夫妻、袁教授和我,园子里很静,我心里很空。李白的一生是豪放潇洒的一生,但谁又能理解李白在济世苍生与隐居自然之间的矛盾心情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达何意?“大道如青天唯我不得出”苦从何来?谁理解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之外,还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情。李白为求功名一度参战,身陷囹圄,去世前一年不顾年老多病还要从军,一病不起只好投靠当涂县令李白的堂叔李阳冰,一年后客死当涂,魂归天际。这就是李白墓为什么建在当涂的缘故。
李白墓周围长满了翠竹,还有一池荷花,当涂人民没有忘记李白魂归故里的愿望和青莲居士的雅号。风催竹叶沙沙响,半亩荷塘洁白花,诗人安息,诗魂永存,他的一生在放歌,在青山脚下,在清河水旁,现在他该放下一切休息了。
李白在当涂有两座墓,一个是大青山真正的李白墓,另一个是采石矶李白的衣冠冢。如果说这里是李白身体的墓,那么,采石矶上衣冠冢就是李白的精神之墓、灵魂之墓。关于李白的死有两种说法,一是李白身患腐肋,因病而死,另一种是李白醉酒后跳进江中追月而死。从理智上讲,我相信他因病而死,但从情感上讲,我更愿意相信李白醉酒追月而逝的传说。我宁愿相信李白是李太白,是太白金星下凡,不会像凡人一样因病而死。
我是一个苛求完美、不留遗憾的人。在我的坚持下,我们又驱车来到了采石矶,祭拜李白的衣冠冢。车到采石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然后下起了大雨,或许这是我们的虔诚感动了上天,一同为李白垂泪。采石矶是一座山,山下就是滚滚长江。我们冒雨来到了传说中李白跳江追月的地方。站在李白投江的石头上,望眼前江水滔滔,叹人生须臾过客,心想,能在这里投江追月而死,也是李白的造化和最好的归宿。李白的衣冠冢在采石矶的顶上,在山顶,绿树环绕,江水滔滔,李白的衣冠冢静静地安放在这里。让诗人的身体静静地安卧在大青山下的竹林荷塘,让诗人的灵魂永远落在采石矶上,看滚滚长江东逝水,唱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魂魄不散,诗仙诗篇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