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太行山抗战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砖壁:深山区里新农村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抹不去的记忆
英勇善战的 大新庄回民大队
道清战役
怀川抗战大事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抹不去的记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前,88岁的郭计志老人举着伤残的右手,颤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那枚二等功勋章,勋章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一枚共和国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勋章,也是一枚记载着郭计志老人峥嵘岁月的勋章,它把我们带回了那段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岁月。

  郭计志1928年12月出生于武陟县西陶镇西白水村,未满18周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参军入伍,留下青春记忆

  郭计志说:“我参军前,武陟县大司马村、木栾店村和温县县城都驻扎有日本鬼子,经常出来扫荡,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仅1942年冬天,日本鬼子就先后在武陟县西陶镇的古城村、交斜铺村、北东陶村杀害了80多名老百姓。1943年麦收时节,一个日本鬼子在俺村东边被人打死了。第二天上午,30多个日本鬼子气势汹汹闯进俺村报复,把没来得及跑的20多个青壮年男人集中起来,一个一个检查,看手上茧子厚不厚,手上茧子很厚的就放过。有11个人被鬼子怀疑不是农民,被用刺刀当众活活刺死,血流一地,惨不忍睹。当时,村民郭福生正在沁河滩割麦,鬼子哇哩哇啦喊他,他没在意,一个鬼子随即开枪打中其腹部。郭福生当场倒地,不久就死了。”

  鬼子的凶残、乡亲的惨死深深地刺痛了郭计志,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军抗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一个夜晚,他和本村的郭永贤、郭福军偷偷乘船渡过沁河,到沁河北岸参加了八路军。老人说,参军入伍是他这辈子感到最光荣、最自豪的一件事。

  负伤入党,留下光荣记忆

  郭计志说:“参军后,部队驻扎在西滑封村,有100多人,在武德镇一带打游击。一次,部队被日军和伪军包围在大屯村。村里百姓引导我们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我们都把手榴弹掏出来,上好刺刀,准备与敌人血战到底。后来侦察员跑来报告说,大屯村南面是伪军,力量薄弱。我们就全力向南突围,冲出大屯村,趁着夜色撤到董宋村休整。在那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我的右手掌穿过,疼得要死,是班长救了我,手掌至今还伸不开。”

  1945年年初,驻扎在大司马村的日本鬼子见大势已去,慌忙逃到温县县城,企图负隅顽抗。“4月,我们参加攻打温县县城的战斗,把鬼子包围了一个多月。我的嗓门大,连长安排我多次向鬼子喊话,让鬼子投降。穷途末路的日本鬼子不听劝告,还向我喊话的地方打冷枪,子弹从我头顶呼啸而过。后来我方调来迫击炮,把城墙轰开一个缺口,冲进温县县城。最后有30多个鬼子逃窜到南门附近的文庙中,拒不投降,全部被我们放火烧死。”郭计志说。

  郭计志说:“1946年6月,我在温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一起入党的有11名战士。我6个月后转正。”

  郭计志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说:“打仗时,一小时前还是活人,一小时后可能就牺牲了。我能活到现在真是幸福。”

  (武陟县政协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