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张倩,女,1981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2004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2014年取得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位。2005年9月,通过全省招录考试进入解放区法院工作。自办理案件以来,结案数创解放区法院历史最高。因工作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该院先进工作者,2013、2014年度被该院评为“办案能手”,2014年度被评为解放区“五一劳动奖章”“巾帼文明岗”,并被授予三等功。
2005年,张倩刚进入解放区法院工作的时候,也有年轻人的急躁,可是在执行局工作的经历,让她整个人变得安静了。“作为一名执法者,看到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我不能表露喜悦;看到当事人为矛盾纠纷而抛弃亲情,我不能表露厌恶。时间长了,一桩桩一件件,就像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工作中我反倒不急了。”这种转变是张倩司法阅历的增长,也是人生的历练,她告诫自己个人情绪会有损法院形象,自己的工作必须做到时刻保持公正。
2011年,张倩开始从事审判工作。自办理案件以来,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政治和审判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办案能力,连年结案超过100件,2013、2014年度均超200件。其中,2013年度结案223起,2014年度结案245起,结案数均创该院历史新高。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她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方针,加大办理案件过程中的调解力度,并注重向当事人做好判前释法和判后答疑工作。因为工作得力,她所办理的案件没有上访案件的发生,实现了办案过程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2014年,张倩审理一起某单位职工和一家置业开发公司的群体性诉讼案件。该单位几年前委托这家置业开发公司定向开发居民楼,但是预定期限到了,置业公司却交不了房,70多名业主到法院分别起诉了该置业公司。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这些业主四处上访。即便是事情看起来已经不可收拾了,张倩依然坚持“调解优先、以调为主、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办案思路,她清楚,越是这种影响较大的案件,越是不能放弃调解。
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时常有业主找张倩哭诉置业公司的强势,表达房屋不能按时交付的愤怒。张倩一边劝导业主,一边认真做好案件的庭前阅卷工作,了解案情,找出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和纠纷的根本症结所在以及案件需要查明的问题,为调解和审理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成功调解案件,张倩了解到该单位要开职代会,于是立刻赶到现场,和单位领导、业主代表见面,给他们辨理析法,提供法律咨询,了解他们的调解要求。然而,业主一人一个诉求,很难统一。同时,业主的围攻引起了置业公司的反感,置业公司反诉业主,要求业主缴纳物业费、煤气费。
就在别人以为张倩会放弃调解的时候,她却另辟蹊径,接连几次上门拜访置业公司老总,积极交流,主动询问延期交房的原因,了解企业目前的困境。在打消了企业的顾虑后,她告知企业可能要面临的诉讼风险,协调开发商和业主主动和解,减轻双方诉累。
时间持续了半年多,最终依照双方商定的“互不给付”原则,双方承诺都放弃合同中约定的违约条款,重新拟定协议,调解结案。
解放区是老城区,人多事多案子多,法官加班很平常。有些经过开庭审理后需要调解或再次开庭的案件,为了不影响其他案件的正常开庭,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张倩都尽量安排在节假日休息时间组织双方进行开庭并调解,并利用休息时间加班阅卷,理顺案件思路,撰写法律文书。
敏感、直性、透彻,这是生活中的张倩。作为战斗在审判第一线的法官,她坚持司法为民的理念。她明白,一个公正且及时的审判能够给民众带来多少期望,她在实际行动中诠释了法官公平、公正的光辉形象。她说:“我如止水民如山。水要围着大山转,水才有水的价值。”
张海峰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