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李晓光
9月14日17时,在焦作供电公司220千伏修武变电站内,当值值班员第四次对站内的一、二次设备进行了特巡。尽管现在已经立秋,迎峰度夏工作也接近尾声,但是对于该公司全体职工来说,无论何时,安全工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工作中,该公司全体职工从精益处抓流程,于细微处建机制,让细致入微的安全理念与员工心神交汇,深深地根植到员工的脑海中,让安全理念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起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防范能力,铺就了一条幸福平安之路。
无事故的秘诀
8月22日,焦作供电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安全日”活动的统一部署,全面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事实上,走进该公司你就会发现,良好的安全氛围和渗透到全员的安全意识,让该公司每一天都是“安全日”。
7月24日至27日,正值迎峰度夏的关键期,焦作地区持续高温,在市人民大道220千伏I焦潭线65~66号电杆线下,绿源热力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暖气管道改造。焦作供电公司输电检修二班员工江东升、张勇和牛趁心等为了保证线路安全运行,避免发生因吊车碰线导致线路跳闸事件的发生,每天坚持与施工人员同进同出,向施工车辆司机耐心讲解高压线下施工注意事项。江东升说:“虽然已经告知了他们施工注意事项,但我们还是不放心,总觉得在施工现场心里能踏实一些。”
8月19日晚上,第八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2015云台山旅游节开幕式在市太极体育中心太极馆进行了彩排。该公司电缆巡线班员工杜桂斌除了正常巡视供电设备之外,还要对客户设备进行特巡,每天要巡视5次以上。而就在当天,杜桂斌发现506专变C相线夹发热至79摄氏度,如果没有发现该缺陷而任其发展,则有可能引起开关跳闸,影响彩排的正常进行。
从以上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该公司员工的认真细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才为电网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今年6~9月份,该公司共处置电力线路通道运行隐患46处,累计开展红外测温3455人次,消除设备缺陷281处,I、II类缺陷及时消除率达100%。
控风险的绝招
8月17日,该公司召开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专题会,总结推广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并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该公司总经理王红印说:“抓流程、建机制、控风险应当形成一种常态,并以此作为基本要求,着力抓好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风险管控。”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该公司就已经组织各单位开展了风险识别,建立完成涉及各专业岗位、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库”,并对各单位开展的方面险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评价和考核,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安全风险管理。同时,该公司要求各单位不定期开展岗位安全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不适合本岗位的员工,要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防范各类风险因素的前沿阵地作用。
今年年初以来,记者也分别到高考保电现场、中招保电现场、重要会议和活动保电现场以及部分电网建设现场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每项工作,该公司都做到了风险预警发布、措施落实及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了风险管控节点前移。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共发布电网风险预警通知单18份,编制执行电网风险评估及预控措施27份,有效降低了电网安全风险和供电压力。
零差错的窍门
9月15日,220千伏韩王变电站正在进行GIS设备改造,进入施工现场前,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安全生产牢牢记,生命不能当儿戏”等安全文化标语,提醒进入生产现场的员工要时刻绷紧安全弦。
该公司从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中领悟到,只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保持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而安全文化建设恰恰是增强安全意识的基础。为此,该公司坚持让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唱主角”,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由“独角戏”变成了干部、员工和家庭之间共同表演的“大合唱”,在潜移默化中让员工把安全当成一种必需、一种自觉行动。该公司党委书记司学振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好人,文化管人方能管住魂。”
记者通过走访多个变电站、供电所等一线场所了解到,在每个基层班组、施工现场,该公司都会精心制作一些人性化的安全警句宣传牌,并在办公区域的显要位置,悬挂了每名员工的“全家福”照片,用亲情共同构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此外,该公司还组织员工围绕安全生产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开展知识竞赛,举办征文、摄影、漫画展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员工主动参与安全文化活动,从根本上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用安全文化软实力推动企业安全发展硬实力。
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注生命的浓厚氛围,焦作供电公司一直在路上。因为该公司领导深知,安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布置在会议上,必须把功夫下到现场、制度落实到一线,从安全管理的细枝末节上严格把控,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新格局,确保安全堤坝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