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对待患者要多一分耐心”
特色疗法治呼吸系统疾病
名中医与您有约
睡得好最养肾
郁 金
治疗眩晕,不妨试试中医疗法
立秋过后话菊花
国家基本药物知识问答(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基本药物知识问答(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中药是药,也有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是从我国传统医药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认识。然而,近年来很多关于中药使用的宣传,尤其是用于保健目的的宣传,却在大肆渲染“中药无毒论”。这种宣传是明显错误的,容易误导患者和使消费者陷入中药毒性的漩涡当中,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药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尽管是天然物质,但它们发挥治疗作用是通过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的,进入人体后与西药一样都要经过肝肾等途径代谢,自然也就存在药物的毒性问题,会有副作用。所以,中成药说明书中会列出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

  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因人而异。传统中药理论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在综合分析中药疗效与毒性之间的平衡得出的结论:上品可长年服用,安全性高;下品又称“虎狼之药”,药性大,副作用也大,用量不宜过大,仅适合短时间使用。对一些单味中药的应用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另外,中医保健中所说的补药也是药,服用不当照样可引起严重后果,如人参、鹿茸、阿胶服用过量可致兴奋、头昏、血压升高、鼻出血、便秘等。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主要有:一是没有掌握适应症,盲目按西医病名或症状用药;二是不按照说明书用药,如将有妊娠禁忌的七厘散、大黄(庶虫)虫丸等用于孕妇;三是对中医基本理论不了解,如临床用量非常大的左归丸、生脉饮、坤宝丸等,实际上不应该用于感冒,但许多医生都开处方给患者治疗感冒;四是超剂量用药和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如口服云南白药的成人一次用量为0.2~0.3克,但临床用量有许多都超过0.5克,从而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甚至造成肾衰,过去龙胆泻肝丸被当作祛火或减肥药长期使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五是与西药随意搭配使用,如安神补心胶囊不能和溴化物及碘化物同用,否则导致药源性肠炎,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混用易导致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所以,应用中药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地避免其毒副反应,可参照以下建议:1.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随意改变用量和服法;2.一方一药不可久服,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3.中医强调有虚症方能进补,无虚则忌补,要慎用滋补品,不可随意进补;4.应慎用民间验方,所谓“祖传秘方”和“灵丹妙药”酿成的遗恨不在少数;5.服中药时如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及时去医院诊治。

  中药使用注意

  一、一般人都有“西药治急症,中药养身、治慢性病”的观念。因此,有人因为服用西药感觉没有效果,而想改吃中药,甚至有人既服用西药又服用中药。若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应间隔1~2小时,也就是让胃部排空,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二、中药和西药同时吃或打算停服西药前,应告诉医生,征求医生的意见。以气喘患者为例,有些类固醇药物是不可私自停用的,同样高血压病患者也不能任意停用降压药。所以,在决定停用西药或打算配合服用中药前,一定要告诉医生,以免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三、服用中药,病好后,切不可不经医生同意,随便推荐给别人吃。因中医主张对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发展症状来辨证治疗。因此,对自己有用的药对别人不一定有相同的功效,弄不好还可能延误了别人的治疗。

  四、当归、枸杞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有自体免疫系统问题的患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应注意不可随便服用上述药材。

  五、很多人有病喜欢喝药酒,但要注意的是,除了药材的新鲜度(有些泡酒的药材是发霉的)外,药酒本身性温补,不适合高血脂、肝功能不佳的患者,饮用时需多加小心。

  六、服中药时应以温开水送服,不能用汤、果汁等。在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绿豆汤等。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