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来临,从中央到地方,狠刹公款送礼、严打节日腐败的一道道“廉洁令”密集发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的节日反腐正在扭转过去官场每逢佳节都要肆虐的腐败歪风。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打着节日民俗的幌子,将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变成了送礼行贿、跑官要官的“遮羞布”,让传统节日变了味儿,沦为权钱交易的高发期。
正所谓“一人不廉,全家难圆”。中秋本是与家人团圆的好日子,一家人在一起说说话、赏赏月,好不自在!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把好廉洁关,借节日名义大搞权钱交易,恐怕就要在牢狱里“倍思亲”了。
每当春节、国庆、端午、中秋这些节假日来临,从中央到地方都会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公款送礼等歪风邪气。但为什么总有人顶风违纪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官员缺乏自律,没有把节日收礼当回事,误认为是正常的人际往来,收得名正言顺、心安理得。一些领导干部平日里还能严以律己,可是一到节假日期间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总认为上下级联络感情,送点礼、收点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这种“节日腐败”往往都披着一层温情的面纱,隐蔽性、危害性更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了第一次,就难守住第二次,以至一发而不可收,最后滑向犯罪的深渊。
越是节假日,领导干部越要自律修身、常思廉洁,对于“节日腐败”,不管是打着公事公办的旗号,还是穿着礼仪文化的“马甲”,都应坚决抵制,牢牢守住底线,时刻绷紧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这根弦。
从一纸贺卡到一串爆竹,从一枚粽子到一块月饼,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禁令具体到方方面面,每逢佳节倍思“清”渐成官场新常态。摒弃奢华,回归本质,才能让赏明月、吃月饼回归最真实的味道;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勤俭过节,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