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明的磁悬浮汽车就像一个箭头状的‘小老鼠’,不接触路面,没有摩擦,所以速度更快;无噪音,不排出有害废气,所以更环保……”9月23日,在2015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仪式现场,今年只有11岁的获奖者赵安澜对记者说。据了解,他设计制作的“磁悬浮模型”荣获了2015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赵安澜是孟州市明珠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正是缘于他对磁悬浮模型制造的热爱,让他有了造一辆磁悬浮汽车的梦想。
赵安澜的妈妈马慧萍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就很喜欢玩动手能力强的玩具。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后,家人就会刻意为他买折纸、积木、拼图等玩具。
当折纸书里所有的模型都能折出、完成一幅拼图所用时间越来越短后,赵安澜便开始从书中寻找探秘科学的乐趣。马慧萍说,学校开设的劳计课也锻炼了赵安澜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同时,赵安澜对科学小实验也很着迷,总喜欢自己琢磨一些小东西,在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中,他了解了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看到有关磁悬浮的资料时,他立即着手实验。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赵安澜用几块磁铁、一支空笔芯制作了“磁悬浮模型”,将空笔芯的笔尖对准立柱上的小黑点,空笔芯前后两块磁铁分别对准支架上的前后四块磁铁,空笔芯就会“浮”起来。
这样的实验结果,也引发了赵安澜的思考。在赵安澜的想象里,磁悬浮汽车应该是这样的:车身整体像一个箭头状的“小老鼠”,车的底部有一块磁垫,在行驶中可以产生动力,而且磁悬浮汽车产生出的风力会被底下的“吸风器”吸走,转化为电磁铁的电力;车的玻璃采用微型太阳能电板,这样就可以在行驶途中收集能量,节省能源。同时,磁悬浮汽车还有很多的应急措施,车身材料用的是新型太空海藻纤维拉丝做成,所以不怕碰、不会翻车,还不会让人晕车。
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样做不仅激发了赵安澜对科学世界的兴趣,还点燃了他不断探索新事物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