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网谈丨邮政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遇到街头乞讨者,你会给钱吗?
朋友圈发假广告 或将负法律责任
预付卡消费 并非那么美
天干物燥 注意防火
国庆主题邮票升值快
充分发挥邮政优势 倾力服务焦作发展
2016年新邮预订今日开始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遇到街头乞讨者,你会给钱吗?
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网友@小笨熊的猜想向本报记者反映,有一次她在三维商业广场附近的地摊上吃小吃,忽然有个不认识的男的从后面给她递了一张纸条,她吓了一跳,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着“爱心捐款”几个字。“当时我觉得这个男的穿着并不像乞丐,就没给他钱,谁知道他赖着不走,还瞪了我一眼。”网友@小笨熊的猜想说,她当时饭都没好好吃就赶快离开了。

  网友@小笨熊的猜想的遭遇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诉说在路上遇到街头乞讨者行乞时尴尬的情景。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热心网友,看看他们的态度。

  有时感觉被欺骗

  “老实讲,现在看到街头乞讨者,我很少会给钱。尤其是一些肢体健全的乞讨者,我觉得给钱反而助长了他们懒惰的心态。对街头一些以拉二胡或唱歌来卖艺的残障人士,我会适当给点钱。”网友@许家明表示。感同身受的还有网友@林宝儿。@林宝儿说,几年前的一天晚上她在市解放路上骑车回家,有几个人拦住她,说他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能不能救助一下,@林宝儿掏了掏口袋发现没带钱包,就准备拉着他们去附近的派出所寻求救助。几个人一听去派出所,立刻说没事了他们不饿,这让@林宝儿啼笑皆非。“我当时有一种被人欺骗的感觉。”@林宝儿说。

  行善之心不可丢

  @白大妈告诉记者,她这个人心肠软,最怕见到别人有难处。尽管听说现在街头有许多乞讨者都是装出来骗人的,有的还是职业乞讨者,但她仍然表示愿意施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网友表示对于真正遇到困难的人都会伸出援手,而对于靠行乞职业骗取钱财的人,他们表示不会施舍。

  那么,如何辨别行乞者的真假?

  据了解,新的《救助管理办法》明确救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自身无力解决食宿;二是无亲友投靠;三是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四是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焦作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是否愿意去救助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辨别乞讨者真假的方法。由于救助站可以提供免费的回家车票,还有暂时可以居住的地方,对于真正有困难的人员来说,他们大都愿意去救助站。那些不愿意去救助站的,往往都是以乞讨为职业的流浪人员,他们当中有的甚至还有不菲的收入。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