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明霞)日前,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发布第三季度消费警示,交通工具、电信服务等成投诉热点。
第三季度,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3063件、投诉233件、举报36件。截至目前,已处理投诉23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38万元。
第三季度消费者投诉的基本情况为:商品消费134件,占消费者投诉总量的57.51%。其中,交通工具类的37件,占商品消费投诉量的27.61%,居第一位;通信器材类的36件,占商品消费投诉量的26.87%,居第二位;家用电器类的29件,占商品消费投诉量的21.64%,居第三位。服务消费99件,占申诉总量的42.49%。其中,电信服务的39件,占服务消费投诉量的39.39%,居第一位;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消费申诉14件,占服务消费投诉量的14.14%,居第二位;互联网服务的12件,占服务消费投诉量的12.12%,居第三位。
在交通工具类的投诉中,主要问题为:汽车销售人员售前诱导消费者预付定金,一旦汽车交付存在困难或汽车质量出现问题,经营者存在消极回避问题的现象;电动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无法达到新电瓶的使用时间及行驶里程,商家的检测结果往往不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就是否应该更换新电瓶商家与消费者不能达成一致;逐步进入市场的老年代步车,多数是由老年人驾驶使用,但在儿女为其购买时考虑不全面,造成买回家后不能方便老人使用,与商家协商退货较为困难。
通信器材类的投诉量居高不下,主要问题为:消费者提出购机要求后,商家未按要求提供手机,消费者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该问题,此时由于举证困难,不易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的手机出现问题后仍向商家反馈,由商家交由售后处理,商家作为售后与消费者的联系人,一旦出现消费者不认可的检测结果,容易出现商家与售后互相推诿的现象。
由于第三季度正值暑假期间,各品牌促销活动繁多、竞争较大。在家用电器类的投诉中,主要问题为:商家易夸大宣传产品性能、优惠活动等,误导消费者选购商品;搁置一年的空调开始逐步投入使用,或者消费者在天凉时购买安装的空调第一次启用,较易出现不制冷、噪声较大、漏水等问题,由于问题出现较集中,报修后售后不能按时上门服务。
电信服务类投诉位居服务消费投诉第一位。投诉问题主要为:光纤改造方面,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中断其未到期的包年固话或宽带业务,告知消费者要购买“光猫”方可继续使用;部分安装“光猫”的消费者反映,即使改装后固话仍不能正常使用,宽带信号不稳定;目前该类投诉呈现数量持续增多、覆盖面逐步扩大的迹象。
居民服务类的投诉位居服务消费投诉的第二位。主要问题为:对购买的游泳票,由于水温不适或水质不好等问题,消费者要求商家退掉已购买的游泳票;洗浴、洗车行、健身房等商家负责人或经营场所变更后,消费者购买的洗浴票、储值卡无法正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