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夏、三秋,秸秆禁烧成了各级政府的一个阶段性中心任务,也是让各级干部感到头疼的一件大事。尤其是秋季禁烧,秸秆量大,持续时间长,攻坚任务重。可今年记者在武陟县、修武县采访时注意到,不少干部不像往年那样一谈禁烧就抱怨,用修武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陶江山的话说就是:“为秸秆找到了出路,禁烧的压力就小了。”
9月28日,天刚蒙蒙亮,记者就看到武陟县谢旗营镇蒯村的董真五和儿子开着三轮车进地收割玉米秆,然后拉到附近的修武县伊赛牛肉有限公司的青贮收购点卖掉。
“每吨可以卖150元,给现钱,挺好。这不,秋收开始一星期多,我们就挣了6000多元。”10月3日晚,董真五在攀谈中兴奋地告诉记者。
“今年村里拉秸秆、卖秸秆的车有二三十辆,全村约有三分之一的玉米秆都卖到伊赛公司和附近的几家养牛场了。消化掉三分之一,禁烧的压力就减少许多。”蒯村村委会主任董长军说。
陶江山告诉记者,修武县伊赛牛肉有限公司今年共青贮15万立方米、约6万亩左右的玉米秸秆,其中包括修武县4.5万亩左右的玉米秸秆。今年,修武县还推广使用了26台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和253台玉米光穗机,不仅方便了农民收获、耕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不仅是伊赛公司,位于武陟县北郭乡境内、存栏近4000头奶牛的河南天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在我市市区周边和武陟县共青贮了2万多亩的玉米秸秆。武陟县谢旗营镇谢旗营村、前高村、杨村等村的5个养牛场也青贮了附近5000多亩的玉米秸秆。
谢旗营镇党委书记柴英杰告诉记者,该镇今年玉米种植面积4万亩左右,有近1万亩的玉米秸秆被周边的养牛场、养羊场收购青贮,其余全部直接还田。秸秆的多渠道综合利用,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减少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下一步,该镇将有计划地引导饲养企业扩大规模,为小麦和玉米秸秆找到更多的出路。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