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网络约车的征求意见稿,以专车为代表的网络约车有望摆脱“身份尴尬”。面对专车等新生事物,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尊重市场选择,及时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保护好各方利益。
在过去的几年中,滴滴、优步、易到等多个网络约车平台凭借价格低、叫车易、服务好等优势,受到消费者追捧。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网络约车的运营者也得到快速发展。
任何行业,新模式的出现都会改变既有的市场格局。接纳变革、适应变革,才是获取多赢局面的良方。对此,市场已经给出答案:接纳网络约车是大势所趋。
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传统巡游出租车和网络约车如何“错身发展”。网络约车并不会消灭巡游车,毕竟不是人人都会用手机约车。但是,巡游车近年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也是事实。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要改革巡游出租车经营年限,无偿使用,并推动“份子钱”协商,这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有利于稳定巡游出租车行业。
承认专车身份只是改革破冰的第一步,如何加强监管、建立市场标准和规则、合理保障各方利益,是难以回避的后续考题。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快细化市场管理规则,在网络约车的资质、安全、服务、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确保乘客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应充分借助专车这条“鲶鱼”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准,特别是促进传统出租车行业尽快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