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李建强
“农网改造升级后,我们村的供电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如今,用电有保证了,办企业的人也多了,家用电器也普及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10月10日,修武县郇封镇大位村党支部书记许福山谈到农网改造升级带来的变化时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速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市广大农民的生活日渐富裕,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量也大幅攀升,其中修武地区农村用电量达2.6亿千瓦时。为了使广大农民摆脱电压低、损耗大、可靠性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用电烦恼,满足三农发展需求,修武县供电公司大力推进农村低电压整治,着力解决了供电‘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与高等院校结合制订农网改造规划,按照轻重缓急顺序每年滚动式对农网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了新农村的电气化水平,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为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有序快速推进,该公司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基建、发策、营销、安监等多部门“一盘棋”联动,申报、计划、跟踪、验收等环节“一条龙”跟进的改造模式,通过一般工程“每周一报”、重点工程“每日一报”的方式,做好工程质量及进度的管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为打造一批农网改造升级精品工程,做到“乡乡有示范、村村要达标、个个出精品”,该公司大力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统一规划、流程规范”的农网综合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的广泛融合分享,极大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不断完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强施工队伍管理,从安全资质、人员素质、队伍资质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严把入口关;通过坚持安全、质量、速度并重的原则,建立了完工一批、验收一批、质优一批的建设模式。
据悉,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对10千伏配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包括26个10千伏线路工程、108个台区单项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63.65千米、新建和改造0.4千伏安线路58.06千米、配电台区86个、配电容量13.85兆伏安。这些农网工程的建设,使配电网络结构得到了优化,供电半径更趋合理,线路设备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大幅提升,让全县群众用电更有保障。
记者在该县周庄镇曹村看到,经过农网改造升级后,新更换的53基水泥电杆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格外显眼。
随后,记者在该村村民苏延庆家中看到,院子里停放着一台切割机,周围放满了水泵和各种农机配件。当记者询问农网改造升级后,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等情况时,苏延庆高兴地说:“农网改造升级后,用电正常多了,俺还开了一个修理铺,生意还不错。”
离开苏延庆家,记者来到村里的一家饭店,向老板刘荃香了解现在的电力服务是否规范。刘荃香在厨房一边忙活一边说:“以前,村里的电线细,电压也低,家里的电器开多了就跳闸;现在饭店里的电视、电磁炉、空调等电器随便开,一点问题也没有。遇到用电方面的问题,我就拨打95598服务热线,电工就会及时赶到,帮助我们处理各种用电难题,服务真是没得说。”“电网改造就是好,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各种家用电器,让我们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一位在饭店吃饭的村民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