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南岸是青翠的秦岭,北岸是黄土高坡。高高的土崖下边,有一块草坪。草坪中央,长了一棵花椒树。在那里,脚下是涓涓溪流,不远就是渭河。花椒树不往高处长,四周低垂,成了一把接地的伞,圆圆的很是好看。小学总复习,我发现了它。
放学后,我夹着复习资料,拨开树枝,看到绿伞下有空地,刚好能容下小小的我。树下不见阳光,草是白色的,细细的很柔软。我钻进去躺下来,好惬意好舒服的小屋啊!更妙的是不仅能听到流水声,还能与雀儿嬉闹。花椒树枝条编织了鸟笼,我在里边,鸟在外边。外边霞光耀眼,鸟儿看不见里边的我。我伸指头轻轻摸它的爪儿,捋它的羽毛,它不生气,不恼。它啄我的手指,不疼。鸟儿们歌舞联欢,让我免费观赏。我想把这神奇的小屋当书屋,该读书的时候,我轻轻弹弹树枝,鸟儿飞了。揪一片嫩叶含在嘴里,心里肺里都别样清新,我静心读书想事儿。这秘密我从不告诉别人,在我的书屋看了许多书。
同学们一下课就找不到我,时间长了,被人瞧破了。一次,我正看《古文观止》,同学们领着班主任李老师来到我的小屋前叫我。我拿着书爬出来。李老师很急,问:“淘气!这里没有蛇吧?”我说:“不会有蛇,蛇不爬花椒树……刺儿老多多,扎了老疼疼老麻麻。”李老师翻看我带的课外读物,问我:“是从我书架上拿的?”
“是。看完给您送回去。”
老师厉声问:“复习好了?准备好了?考不上中学,你……想去哪架山上放羊?你给我背书!”
我说:“老师,这小屋可神奇了。在这儿读书,过目不忘呢。”
“老师,别让他背书了,他像念经一样早念熟了。”同学替老师给我出了更难的题目:“老师,您找个新词,让他说在哪一课,哪一页,第几行……”
李老师一笑,反而不难为我了。他再次翻看我带的书籍,拍了拍《古文观止》问:“看懂了?”
“不太懂。”
李老师和蔼地让我说。我说我在小绿屋里听溪流、听河水,柳宗元《小石潭记》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他用闻字,是因字义不同还是音韵的区别?
李老师沉吟了半天,说:“不是听与闻有什么不同。这是身份的标记。柳宗元啊,说只能用曰,听只能用闻……”
我低头思考,李老师突然宣布:“你们几个成立一个学习小组,你当组长。成绩上不去我拿你说事!”
同学们都很高兴,商量在哪里集中学习。我说这里好,很僻静。李老师眼睛瞪起来,说:“这里……也可以。这草坪可以,不准钻花椒树!”
女生背过身偷笑,男生伸舌头做鬼脸。李老师忙说:“笑什么笑?我是怕花椒刺儿扎你……再说人生那点事儿,你们也该懂了。记住,懂了就得守规矩!”
借山水灵气,还有良师教辅,我们都顺利升学了。我们怀念那棵花椒树。岁月漫长,总有坐不下来读书的风雨天气,找不到僻静的书屋。在心慌意乱时,我总要在心灵里再造一棵花椒树,钻进那小小书屋,静心看书,从容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