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冯琳曼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不为名利驱使,只为理想奋斗”。这是市政协委员、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皇甫柏树的座右铭,也是他的行为准则。
皇甫柏树生于农家,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为农民寻找致富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他不懈的追求。
大学毕业后,皇甫柏树便到市农科所工作,搞技术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破解技术难题成为他主要的工作内容,为此他常常奔波于田间地头。没有交通工具,他就骑自行车下乡;没有餐馆旅社,他就吃住在农民家里;没有培训场地,田间地头就成了课堂。
长期在一线工作,皇甫柏树深刻意识到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便着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没有科研经费,他带领大家集资,在农科所有关领导的支持下,探索与种业公司联合搞科研,走出了一条院企合作的新路子。
育种,说起来容易,干起来艰难。玉米育种要在7月中旬进行套袋授粉,三伏天,人们坐在空调屋里还嫌不够凉快,而他们却要钻进玉米地里,不停地取粉、剪丝、授粉、套袋、挂牌。上有烈日蒸烤,下有玉米叶片刮擦身体,加上汗水的浸渍,浑身奇痒难耐。就这样,他们一干就是20余天,授粉结束后,每人身上都要脱层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们选育出了我市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命名的玉米新品种——焦单6号。该品种审定后在我省及周边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7000多万元。该项目获得2013年焦作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皇甫柏树积极参政议政。他提出的《我国应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的建议,被河南省政协采用;他撰写的《我国农业商业化保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等,被九三学社中央采用;针对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通过调研,撰写了《强化经营主体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并参加了省政协组织的月协调、月协商会议,提出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