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 焦作体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追捧的不是“厅长偏方”而是“便宜治病”
一封家书
决不让“天价采购”蒙混过关
说一套做一套
省老健会闭幕式筹备工作紧锣密鼓
省第三届太极拳健身大赛 在我市闭幕
常明月:太极苑中竞芳菲
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收官 我市金牌数位居全省第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一封家书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宁波大学阳明学院为学生组织了一次写家书活动,2907名大一新生给自己的家人写了一封家书。然而,家书寄出去不到一个星期,学校已经陆续收到50多封退信,原因是(收)寄件人没有写姓名、收寄件人位置写反了,甚是令人尴尬。对此,许多人思考,在电子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用家书与家人进行心灵沟通?

  【观点1+1】

  @阿七若丹: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里的语言应该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而且书面语言往往能表达出最深刻的内心想法,是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家人之间更需要情感交流,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电子通信的发达而忽视与家人书面语言的沟通,偶尔的一封家书一定会带给家人不一样的惊喜和感动。

  @悠然阿朵:李春波的一曲《一封家书》曾唱哭了很多人,“见信如面”四个字也曾牵动着诸多游子和家中父母的思念和情感。如今,短信、微信、QQ、电话、电子邮件都可以遥寄深情,很少再有人动手书写家书了。但家书的厚重和真实,其他方式不能比拟,鼓励新生写家书,学院可谓用心良苦。

  @长天飞雪:家书,多么温馨的字眼。家书,字字句句凝结着浓浓的亲情,这岂是电子通信能比的?家书,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这岂是电子通信能比的?家书寄不出去,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悄然缺失,千万别让现代化的通信方式把传统文化给替代了。

  @Leigongcao:远方的父母日夜思念着求学在外的孩儿,一封家书,是莘莘学子送给父母的最珍贵礼物。它看得见、摸得着,可以依偎于父母的胸口,听到父母的心声。爸爸妈妈想孩儿了,随时可把它从胸口取出捧于手中,见信如见面。而电子通信则完全没有睹物思人的功效,岂能替代家书?赶紧执笔给你最亲爱的爸妈写封信吧!

  @孙友祥815:对于发达地区,传统信件邮递渐渐失去意义,对于欠发达地区还是必要的首选。学校搞这样的活动出发点值得称赞,但折射出当今学子发送传统邮件知识的缺失,普及传统知识也是一门必修课。

  @江苏日月江南:在手机、网络已经成为日常通信工具的今天,书信的功能肯定大大弱化,成了一种历史记忆。但从保留文化传统的角度出发,作为学校方面,也应该将书信这一文体的格式教会学生,不至于让学生忘记了如何书写、寄收书信。

  @细数青山望蓬莱:什么事都要与时俱进。偶尔搞搞写家书活动,也挺有意思的。现在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也就没有必要写信纸、装信封、贴邮票、塞邮筒了。

  @曲微丹:车子代替骏马、纸张代替竹简、钢笔代替毛笔、电子通信代替手写书信,这是时代的发展。只要有心,家书无须定格在手写书信层面。

  @龙腾四海112:书信是为了传递信息的,而电子邮件、微信等不仅能传递信息,更可以发送语音、视频,方便快捷。书信显然已逐渐被淘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无须太过介怀。

  【下期话题】

  “天价”会成谁的“坑”

  比“青岛大虾”还坑:泸沽湖景区药材按克卖,两小包就得5000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央视记者随旅行团前往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的泸沽湖体验旅游,在这里记者发现:村寨导游与银器店签约推销,银饰品价格高出市场近一倍;泸沽湖惊现玛卡价格陷阱,价格也可谓贵得离谱。近期旅游中,频频爆出坑人“天价”,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