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深圳市水务局原局长张绮文在意识到自己要“出事”后,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反而试图与自己的利益人建立“攻守同盟”,妄想“不被兄弟出卖”借以逃出法网。事实证明:党纪利剑面前,所谓“攻守同盟”不堪一击,试图对抗组织审查的私下约定只不过是违纪分子的痴心妄想。
大难临头幻想飞,张绮文的“攻守同盟”既反映了其侥幸心理,更是一种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行为。近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对抗组织审查,依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警告到开除党籍处分。试图建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审查,不仅是对抗组织审查的事实行为,深究一步更是从内心里就背叛了组织、违背了党员要对党老实忠诚的根本原则。
张绮文的落马,不仅是一个腐败分子落马的标本,更是一个腐败分子在面对党纪时泯灭党性、试图最后一搏的典型案例。细看张绮文的案例,其发现被纪委调查时的惶恐,自以为订立了“攻守同盟”后的放松,实际上一切都被纪委办案人员盯在了眼里。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做了违法违纪的事情,就一定会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拼死挣扎绝不是亡羊补牢的正确做法。贪污腐败,更不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绝对秘密,只要你动了不该动的贪念、拿了不该拿的黑钱,就一定会留下确凿的证据。证据面前,自以为牢固的“攻守同盟”就是一个笑谈。
行得正才能得心安,心怀鬼胎就必然会露出行迹。张绮文被调查前,与自己的利益人就“攻守同盟”相谈甚欢,双方也都以为自己的抱团约定十分牢靠。张绮文落马以后,双方却都没有遵从这样的约定,争先恐后地互相揭发、互相检举更说明了这种不正当“同盟”关系的不可靠。本就是以利相聚的关系,自然就会有利散互争的结局。事实证明,试图对抗组织审查的“攻守同盟”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
老实做人、老实干事是最心安理得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听党的话跟党走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一旦走了歪路,坦白从宽、认真悔改才是唯一的正途,试图隐瞒、抱团攻守是自欺欺人的无用之举。张绮文的案例就是给那些依然心怀鬼胎的人的最好警示:党纪国法的利剑,怎是一纸写满利益的“攻守同盟”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