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天底下最难处理的就是婆媳关系。但示范区阳庙镇北西尚村有个孝顺媳妇郭保翠,10多年来坚持不懈照顾生病的婆婆,用勤劳与善良撑起了一个家。
10月30日中午,记者走进郭保翠家,看到她正在倒水给婆婆喝。郭保翠今年58岁,穿着干净、朴素。见记者到来,她急忙从房间里搬出凳子,显得有些拘谨。她的婆婆李平兰今年93岁高龄了,一头银发,精神很好,依偎在儿媳身旁。这幅画面看上去不像婆媳,倒像是母女。
然而,这幅温馨感人的画面背后,却有着令人心酸的往事。
灾难连连,让一个温暖的家在风雨中飘摇
32年前,家中排行最小的郭保翠嫁到邻村的魏小雨家,当时公公已经去世7年,她暗下决心:一定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对待。
婚后几年间,夫妻俩有了两个儿子,一家五口日子虽然清贫,但非常温馨、和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端端的一个家突然被接踵而来的灾难打击得在风雨中飘摇。2001年,婆婆因脑血栓后遗症而行动不便,从此照顾老人的重担就压在了夫妻二人身上。他们一边操持家务,供两个孩子上学读书,一边还要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看病吃药,这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加了一层负担。
2007年,郭保翠的丈夫魏小雨突发疾病撒手人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看看生病在床的婆婆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子,郭保翠觉得头顶的天塌了。
把婆婆当妈,婆媳俩从未红过脸
送走亲人,生活还要继续,郭保翠重新振作起来,含辛茹苦地支撑着这个家。
在郭保翠的悉心照顾下,婆婆的病情没有复发,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腿脚不方便,上下床都需要别人搀扶。其实,早从婆婆患病的那天起,她就把自己的床搬到了婆婆屋里,婆媳俩床头挨着床尾。为了婆婆半夜起床方便,细心的她在婆婆床头的灯绳上系了一个小铃铛,不管多晚,只要铃铛一响,她就赶忙起身。
婆婆生病的近20年里,郭保翠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早起给婆婆穿衣、梳头、做好饭,她就下地干活。半晌回来怕婆婆闷,她便把白天遇到的事儿讲给婆婆听,想着法儿地逗老人开心。
婆婆虽然年事已高,但眼不花、耳不聋,有时拉着儿媳的手讲讲过去的事情,甚至哼上几句小曲给儿媳听。家里只要有好吃的,郭保翠都会先给婆婆。夏天,她每天都给婆婆擦洗身子。冬天,婆婆被窝里的暖壶始终都是热的。婆婆拿筷子不方便,她就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
“俺这媳妇在十里八乡找不到第二个,比亲闺女还亲,我老太婆有福气啊!”李平兰拉着郭保翠的手,对记者说。
被誉为“活孝经”,四邻八乡有榜样
郭保翠勤劳朴实、孝敬婆婆的举动也深深影响和感染着她的儿子们,儿子们把她当榜样。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都非常孝顺老人。
提起郭保翠,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因此,郭保翠也成了北西尚村乃至周边农村的一本“活孝经”。“郭保翠不容易,这么多年像对待自己亲妈一样尽心尽力照顾婆婆,是村里媳妇们学习的榜样,是孩子们孝敬老人的榜样。”北西尚村的村民们都这样说。
谈到自己的善举,郭保翠总是轻描淡写,连说这些都是一个正常人本该做的,她只希望能够把婆婆照顾好,希望孩子们平平安安。
孝道,如诗如歌,感染你我,温暖大家——好媳妇郭保翠的故事即是如此。